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川省)2017年屏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屏山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 发布时间:2018-11-27 09:49:48
摘要:五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努力培育增长新动能,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预计4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83亿元增加到6.38亿元、增长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8.9亿元增加到18.7亿元、增长110%;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2.5亿元增加到45亿元、增长100%;服务业增加值由6.8亿元增加到13.7亿元、增长101%。预计5项指标增长6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由26.8亿元增加到43亿元、增长6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1.1亿元增加到73.5亿元、增长78%;农业总产...
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培育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乡、打造绿色环境,努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屏山。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着力培育绿色经济。坚持走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绿色有机、服务业健康文明的发展路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园区。坚持绿色兴工、特色兴园,加快传统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生物基纺织、食品精深加工等两大主导产业,强化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行工业达标排放、全过程清洁生产;严把产业“准入关”,绝不允许污染企业落户屏山,加快建设低碳、循环、效益主导型工业,园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绿色基地。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培育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5万亩,全面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链;以凤凰山、油菜花、古镇立佛、森林温泉、四季果园等特色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农旅、文旅、康旅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构建绿色品牌。着力培育屏山炒青、金江龙眼、富硒红米、彝家黑猪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申报农业“三名”商标[19]15个、“三品一标”[20]认证10个,建成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推行绿色技术。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试点推行装配式建筑[21]工程,着力推广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科学种养技术,建立完善农副产品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方位构建绿色经济发展可持续技术支撑。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着力建设绿色城乡。将绿色理念融入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山、水、园、林、路、景”相融一体的生态空间,积极营造舒适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按照“山水之城、多彩屏山”理念,打造靓丽县城。江南片区抓好扩容提质、完善功能,建成马湖公园、滨江景观带、凤凰乐谷工程,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巩固“国卫”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洁净、有序、靓丽的城市环境,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全国文明城市。江北片区抓好以点突破,加快启动绿色新区建设,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精打细磨,做到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让城市与自然和谐融合。县城人口达到8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绿地率达到3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按照“错位发展、主题鲜明”理念,打造特色集镇。扎实开展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和绿色城镇建设行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型、商贸型、生态型、文化型、城郊型特色小城镇,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完成集镇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四个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15个、垃圾回收站50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生态乡镇15个,建成人口规模5000人以上集镇6个。按照“产村相融、经营乡村”理念,打造美丽新村。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大力实施幸福美丽新村“五大行动”[22],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因地制宜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开展“三建四改”,建成新农村示范片5个、幸福美丽新村207个。保护传统村落,注重文化传承,推广清洁能源,整治河渠沟塘,创建民宿旅游村20个、文化民俗村20个、生态农庄村30个、环境卫生村203个。按照“绿色文化、全民参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知识的普及教育,让低碳环保、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挖掘绿色文化资源,发展绿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生活,积极营造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着力打造绿色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四大行动”,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绿化屏山行动。加快库岸120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城市、农村、水系、道路、种苗等五大森林工程,加速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绿化全覆盖,加强重点河流、各型水库、电站库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新增森林面积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3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5%。实施水域保护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23],全面整治“两江七河”[24]沿线污染源,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消除城乡“黑库臭塘”,全面关停土纸厂,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90%以上、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实施乡村清洁行动。实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管控,全面禁止高毒高残农药,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立体循环农业,推进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杆资源化利用,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确保农业污染治理率90%以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0%以上、城镇垃圾处置率100%。实施水土治理行动。大力实施坡改梯、土地整理、地灾防治等项目,完成坡耕地治理2万亩、土地整治15万亩、地灾治理10个;加强向家坝库区生态保护,推进金沙海湿地公园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7平方公里。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实施产业振兴战略,争创向家坝库区经济强县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战略不动摇,高标准打造岷江北部新区,建成纺织工业、富硒农业、旅游康养服务业三大基地,努力建设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库区经济强县。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加快建设岷江北部新区增长极。按照“港城园村”融合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建设,把岷江北部新区建设成为拉动屏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极。建设开放新港。推进岷江二桥前期工作,加快岷江客货运码头、江北主干道及管网等关键工程,配合推动成贵高铁、宜攀高速、岷江航道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完善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港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宜宾全方位开放的综合性港口和通江达海开放新高地,打造临港副中心。建设宜居新城。按照“产城同步、城乡一体、以园兴城、以城带村”的思路推进岷江北部新区建设。着重在融合功能布局、精美空间形态、培育产业支撑、植入特色文化上下功夫,突出高铁站商圈打造,高起点、高品位拓展新城,初步形成商贸物流、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的功能架构,加快建设宜居宜游、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活力新城。建设产业新园。坚持高端引领、高点起步、高位切入,强力推进江北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生物基纺织、农产品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商贸等配套产业,快速构建新的产业支撑。建设旅游新村。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景观塑造,加快形成以五指湖康养度假旅游、江北茶乡乡村旅游、大鱼鲖亲水公园为依托的城郊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到2021年,投资12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收入15亿元以上。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加快建设特色生物基纺织产业基地。全力推进丝丽雅、江苏东群及恒丰丽雅续建纺织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链聚集基础;强化与丝丽雅、天竹联盟的紧密合作,丰富差别化纤维品种,创造全产业链聚集条件;充分发挥中纺协的牵引作用,着力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主动承接浙江、天津、山东、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抓好上下游产品延伸配套,加速构建生物基纤维应用完整产业链;整合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和企业力量,建立纺织产业研发中心,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以“四川生物基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强化对上争取和政策协同,以共建“扶贫产业园”为平台,全力推进产业、产能合作,构建纺织产业聚集高地和投资价值洼地。到2021年,力争形成100万锭纱线、1亿米织布和服装家纺完整产业链,纺织业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9FN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加快建设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深度编制富硒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两江三带”农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建设大米、茶叶、水果、蔬菜、白魔芋等农业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30家、专合组织50个、种养大户300户;全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大力支持米奇、香轩苑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富硒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强与省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努力在学研合作、资源共享、成果转化、标准认证等领域实现多方共赢;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大富硒公共品牌推广,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对外合作,促进农产品走出屏山、走向全国。到2021年,建成富硒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产值达到28亿元,引进富硒食品精深加工企业5个、产值达到30亿元。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