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西)2016年武宣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武宣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253 发布时间:2016-03-09 15:37:01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日在武宣县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 高贤斌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县将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武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构筑“开放武宣”。借助西江的水运能力,主动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坚持水路建设和陆路建设、码头建设和园区建设、工业产业发展和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在沿江岸线实现园区化、集约化发展。依托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建设大港区、大物流、大园区、大市场、大旅游业,最终实现把武宣建设成为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强水陆联运交通建设;筹划铁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来宾至武宣城际铁路,并引支线至武宣港口,实现铁水联运;实施一批路网建设项目,至2020年,实现“主干道公路高速化、县际公路二级化、乡村道路网络化”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武宣港区及配套仓储物流和加工项目建设,重点建设龙从作业区、樟村物流园等临港物流园区,整顿规范港口码头建设,引导物流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冶金、糖业、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专业物流,培育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实施文化兴旅、城建兴旅、商贸兴旅、交通兴旅、生态兴旅等多元驱动的大旅游发展战略,加快规划建设以五马拦江旅游码头为龙头的黔江沿线旅游码头,以“1113N”〔10〕为旅游总体构架,打造以生态乡村旅游为基础、现代休闲旅游为主导、庄园文化为特色的新型产业体,加快新兴特色文化旅游大县建设。积极发展金融、商务服务业,统筹其它服务业态,促进商贸物流、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绿色武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品质量提升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为引领,以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大示范基地和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为突破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库水源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优质谷、糖料蔗、水果、生猪、肉牛等产业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到2020年,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完善的防汛抗旱防灾减灾体系,推进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等一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保证城乡饮用水安全供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供排水、住房、城乡交通、电力、燃气、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美丽武宣”乡村建设。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建成“生态武宣”。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全县10个乡镇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完善空间调控政策,按照“一廊两带多园”〔11〕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积极推动“多规融合”“多规合一”〔12〕,合理引导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倡导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城乡环境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执行桉树调整种植规划,优化林种结构。明确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禁止开发区三大区域的生态红线界定;重点打造沿江绿色生态走廊,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清水河道工程”“蓝天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到2020年,实现退化土地恢复率达到90%以上,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创建“魅力武宣”。坚持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方针,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建设,拓宽新型城镇化融资渠道。推动河西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规划道路建设,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污水和垃圾一体化处理。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和沿江沿河风光带,进一步提升城东新区建设水平,实施堤路园、生态护坡、亮化等景观工程,塑造“绿水仙城”的城市风貌;继续推进小城镇开发建设,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工矿强镇、商贸物流强镇、现代农业大镇和乡村旅游名镇。加快构建“154142”四级城镇体系结构〔13〕、“一核两轴三片区”城镇空间布局〔14〕,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到2020年,实现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挖掘人文历史,树立“品牌武宣”。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巩固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和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加强对盘古文化、庄园文化、戏台文化、奇石文化及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挖掘、保护,加强对市级以上重点文物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力度,大力培育具有仙城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对文庙和古庄园、古街道等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绽历史文化光彩;开发利用百崖大峡谷、黔江沿岸、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共享生态之美;打造独具武宣地域特色的“逛庄园、赏奇石、游峡谷、庆佳节”仙城文化名片。
 
——全面深化改革,展现“活力武宣”。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加快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红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提升乡镇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和城乡建设用地制度,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全面铺开土地确权登记改革工作。深化经济制度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武宣”。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县,推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全社会法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精细化水平,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人防、气象、地震、水文等公共安全体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推进群众自治,发展社会组织、各类志愿者队伍和专业社工队伍,引导各界人士参与社会治理。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