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福建省)2017年仙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仙游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818 发布时间:2017-02-07 07:18:48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3日在仙游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吴国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仙游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
三、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仙游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实施“多规合一”,坚持主城区带动、次中心联动、多节点支撑,构建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打造山水与人文交融、自然与历史辉映、灵动与活力迸发的山水文化名城。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围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继续引进名家大师,规划建设以展示仙游古建筑古民居独特文化魅力的主题公园和美食城、温泉休闲度假中心,统筹考虑现代金融街区、商住以及教育、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城市规划和建筑风貌形象设计水平。二是推进城市“点、线、面”提升。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规模拓展与功能配套并举,打造“三横三纵一轴”,推进“一溪两岸主城区”东拓南进北扩西延,到2021年,完成城区二环路范围内开发及三环路建设,建成区面积扩大至32平方公里、人口增至30万人。深化“五城同创”活动,大力实施一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城建项目,推动木兰溪防洪生态景观工程延伸对接,并与蜚山绿道、城市慢道系统有机串联。推进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供水、供气、排污、防洪排涝等设施,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成一批停车场、充电桩(站)。强化道路沿线景观改造、内河整治、城市绿化,实施“畅通城市”、污水收集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道路“白改黑”、缆线“上改下”、雨污“合改分”。深化“六项整治”,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农民进城镇落户,逐步提高县城中心区的规模、人口集聚及辐射能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做强中心集镇,突出“一镇一品一业”,建设一批产城融合型、商贸带动型、农业观光型、旅游休闲型的特色城镇,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镇群。推进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试点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绵延城乡、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景观带。四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围绕构建“大交通”体系,推进仙龙高速铁路、仙游—莆田—长乐城际轨道项目前期工作,建设枫亭3000吨码头。建成联二线、纵三线、联十一线仙游段和横七线盖尾仙潭至宝峰段、莆炎高速游洋互通连接线,形成“一横二联三纵”国省干线网络,建设绕城快速通道和木兰大道仙游段,实施一批对外交通干道建设,强化已建路网互联互通。推进新一轮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木兰溪防洪工程仙游段40公里,治理中小流域河流50公里,实施万里安全生态水系60公里。建成兴山风电场、九社风电场和草山风电场二期,完善电力走廊、变电站等县域电网建设,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数字家庭示范村建设,城乡实现4G和光网全面覆盖。
四、打造生态绿色秀美的新仙游
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以“生态先行、美丽仙游”为主题,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打响清新仙游品牌,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县。一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大投入、强化大配套、引进大集团、开发大景区、铸造大品牌、发展大旅游,做好“生态、文化、工艺”三篇文章,打造“全域旅游、全景仙游”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文化与生态共融,以环山区公路为主轴,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集团参与“一区十二景”开发,加快建设一批4A以上景区,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深度挖掘祈梦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戏曲文化等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养生旅游、工艺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打造“七大特色旅游产品”。力争到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突破950万人次,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开展绿化提升五年行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县城,到202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84%、森林蓄积量达714万立方米以上。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城乡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改善木兰溪、枫慈溪流域生态环境,新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循环再生能源发电厂,到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木兰溪流域III类水质达标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县。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强化生态红线管控。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实施环保网格化监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全社会共建共享。
五、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新仙游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双轮驱动,增强县域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行“马上就办”,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强镇扩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上市,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做大做强供销、建工等国有集团,探索成立文化产业集团、生态环保集团和林产集团。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产权改革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夯实基层服务网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学校领导班子聘任制及届内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推行征迁货币化安置,打通商品房与安置房、保障房转换通道。二是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拓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鼓励和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对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强院士专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三是扩大对外交流。坚持开明开放,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诚实守信的风尚、共享发展的境界,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瞄准全球500强、中国500强、台湾百大企业,广泛联络在外乡亲,每年至少引进1个工业大项目和4个中小项目。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实施人才引进“三百”工程,提升“人才指数”。主动融入海丝节点城市建设,深化台港澳侨合作,加强跨区域协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交流合作格局。
六、打造发展成果共享的新仙游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力度,确保到2018年全县3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帽”,2.1万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脱贫。依托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园区,引导高山、深山、地灾点等偏远自然村群众进城入镇、易地搬迁,促进尽快脱贫致富。推进强村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提高农民收入、村财收入,至2018年全面消除“空壳村”。二是加快建设文教强县。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筹资18.9亿元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打造教育强县,仙游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中考招生、高考成绩进入全市第一序列;仙游二中、榜头中学、金石中学晋级省一级达标高中,枫亭中学、度尾中学晋级省二级达标高中;全县中高考成绩居全市县区前列和全省上游水平;每个乡镇办好1-2所综合性优质学校。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新建学校18所18.4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48.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万个以上;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抓好中小学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名校长、名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纪律规矩教育。打响戏剧、工艺、国画等文化品牌,编写《仙游故事》、《仙谿历史名人》,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加强莆仙戏、工艺美术、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延续仙游文脉,推动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成“六馆”、文化主题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盘活仙游大剧院、鲤声剧场资源,推动鲤声剧团演出、李耕国画研究院创作再上新水平。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文化软实力。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坚持和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和应急救助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推进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居住证制度,强化外来人口社会保障,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慈善、残疾人、养老、社会福利等事业。四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仙游建设,规划建设三级人民医院,推动县医院、县第二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到2021年,千人均床位数、卫技人员数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健全120医疗急救体系,恢复建设县中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卫生院发展中医等特色科室。积极引进优秀医疗人才,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医,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举办县第十五届运动会,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