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西省)2016年垣曲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垣曲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740 发布时间:2016-09-30 05:46:44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9月19日在垣曲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麻 军 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极不...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9月19日在垣曲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麻 军 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发展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围绕“六三”战略,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美丽舜乡、生态垣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战略,按照全省重点项目“六位一体”的安排部署,围绕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镇化、生态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五年间,共实施重点项目327项,投资总额达到130.1亿元;认真落实企业减负等优惠政策,结合实际积极采取金融支持、财政扶持等措施,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促进消费的各项活动,挖掘消费潜力,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经过五年奋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3.5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46.8亿元,增幅为65.9%,年均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的24.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65亿元,增幅为164%,年均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2.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0.4亿元,增幅为68.6%,年均增长16.1%;财政总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2.5亿元和0.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4亿元和1.7亿元,增幅为34.8%和88.9%,年均增长6.5%和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2010年的10.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2.5亿元,增幅为106.4%,年均增长15.6%,我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近年来的全市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中,2011年我县排名第四,2012年排名第三,2014年排名第二,一年一个新台阶,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了较大提升。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加快。
农业调产成效明显。各级党员干部以“做成产业是功臣,半途而废是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持之以恒培育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全县面积达到了22万亩,被确定为“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县”和“国家级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并逐步巩固,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效的产业支撑。与此同时,各乡(镇)围绕大、中、小三个农业综合示范循环圈,因地制宜发展烟叶、水果、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牧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9.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01.7%。大力帮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壮大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7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12个,创建了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基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亿元,比“十一五”翻了一番。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总产达到1.02亿公斤,年均增长9.2%。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12.2公里“两纵两横”道路建成通车,地下管网和道路绿化全部到位;成立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已有11家企业入驻。五龙集团镁合金循环经济一期、北方铜业50万吨多金属矿技改和国泰公司微晶玉石板材一期,三个主攻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天玉建材年产630万平方米高档墙地砖项目投产达效,成为晋南地区首家高档陶瓷生产企业;刚玉公司年产10万吨陶粒砂二期三号生产线建设完成,金世家陶瓷生产线项目已经落地,铜镁深加工和陶瓷建材主攻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59.5亿元。与此同时,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全县中小微企业达到1037户,增加值和缴税总额五年实现了翻番,分别达到6.06亿元和3.5亿元。
旅游和服务业稳步发展。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新建了白马山、诸冯山和抗战英雄纪念馆3个旅游景区,全县景区总数达到8个。完善了历山、望仙、皇姑幔、猕猴源、革命老区纪念馆等景区基础设施。鼓励扶持农家乐规范发展,全县农家乐达到69家。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历山风景区入围“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和首批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库。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2亿元,年均增长45%。抢抓“互联网+”行动计划政策机遇,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了“电子商务园区”,大力推进农村淘宝项目,建成了1个县级服务中心和31个村级服务站,各项运营数据排名全省前列。除此之外,全县房地产、物资仓储、信息咨询、餐饮娱乐住宿等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4.6%提高到2015年的43.1%。
    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大力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投资4.74亿元,完成道路桥梁新建和改造、农村街巷硬化、旅游道路、公路安保等工程1686公里,垣渑高速即将动工建设,阳运高速正在按计划推进,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002公里;不断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县、乡、村公路优良率达到80%以上,成功创建“全省道路养护示范县”;开通城市公交线路5条66公里,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8.4%。完成了古城货运和西滩客运两个码头建设,水路运力达到920总吨。全县形成了网状循环、通村到户、水陆互补、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积极推进水利建设。强化协调配合,优化施工环境,保障了小浪底引黄工程的顺利建设;总投资3.6亿元,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农发水保、河道治理、饮水安全、应急水源等13类177处水利工程,新(修)建渠道298.4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8万亩,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和8万余人的应急饮水问题。
不断完善电力和通信设施。皋落220千伏变电站、张家庄110千伏变电站、工业园区10千伏开闭所等工程建成运营;中电投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落地开建;完成了5个乡(镇)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新增变电容量3.5万千伏安;升级改造农村电网287.4公里,全县供电网络不断完善,电力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城乡宽带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新建4G基站30座,全县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达到4.2万户,4G用户达到8万户,宽带应用逐步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正在加快普及。
着力改善城乡面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施了城市道路、人行道改造、桥梁、会堂、公园、公厕、护城坝、引水、净水、供气、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50余项市政重点工程,特别是,被誉为“地下红旗渠”的后河水库县城引水工程,建设团队荣获“感动山西特别奖”。城区面积拓展到16.8平方公里,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20余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6.5%,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狠抓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完成了5个美丽乡村建设,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和省政府“五件实事”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成效显著,建设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1个,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03万人,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6194户。
“十二五”期间,从县城到乡村,全县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生产条件日益完善,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五年来,我们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累计完成造林45万亩;全面实施通道绿化,绿化率达到96%;高标准做好城市绿化,建设了滨河公园、舜苑公园、城郊森林公园、中心广场、亲民园林等工程,县城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2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3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实施园林村建设170个,创建省级园林村66个;古城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高度重视名木古树保护,县内641株名木古树全部建卡存档,实行挂牌保护;创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设亲情林、国防林、成材林等10种纪念林,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参与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
持续加大环保力度。编制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完成了46家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任务,关闭了鑫源焦化等一批企业,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96辆。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燃煤锅炉改造、清洁能源替代等工程,更换纯电动公交车70辆,拔掉黑烟囱107根,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年间,全县共削减化学需氧量725.3吨、氨氮60.2吨、二氧化硫585.2吨、氮氧化物105.3吨、烟尘82.3吨、工业粉尘85.2吨,各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圆满完成。与“十一五”末相比,二氧化硫浓度下降41%,PM10浓度下降4.9%,全县大气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为1.56,总体呈现良好态势。全县8个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区水质安全达标,亳清河、板涧河入黄断面水质达到3级以上水质标准。
“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31.2%提高到48.8%,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山西省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福祉持续增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投入6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校园“六化”、“两苑”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全县所有学校都达到了标准化要求,校园成为全县设施最齐全、环境最优美、家长最放心的地方。累计公开招聘教师786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面实行校长公开竞聘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队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与北师大合作实施了“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全县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从2010年的605人增加到2016年的1115人,万人达线率稳居全市第二,教育综合实力跨入全市领先行列。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教育成为我县的一张靓丽名片。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