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大冶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大冶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531 发布时间:2016-12-21 08:31:11
摘要: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大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
 
切实抓好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四治”工程和“五边三化”综合整治。启动还地桥、金湖、陈贵等乡镇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污染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监测,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投入5000万元,扎实推进“绿满铜都”行动,新增造林面积8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通道绿化100公里,新增省市(县)级绿色示范村40个。力争成功创建“湖北省生态示范县(市)”。深入开展森林防火示范点创建活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四)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完成锦冶大道、黄鄂一级公路、316国道陈贵至金山店段和纬十路建设工程,以及239省道还地桥至梅咀段、阳新军垦农场至大冶梅咀公路牛角垄至铜山口段、黄咸高速金牛出口至金牛段改造工程。完成观山路刷黑、金阳路与罗桥大道对接,栖螺线、红保线和金双线大修,以及茗山玫瑰园环园公路和316国道南峰服务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纬五路建设、大冶大道刷黑改造、乾塔路西延,跨大冶湖特大桥、武九客运专线和棋盘洲长江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大冶段建设。启动东风路西延与6号路对接、马邓公路改扩建、高铁南路、经二路、经四路建设,以及城乡中心客运站建设等工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做好武汉至南昌高速公路大冶段、阳新军垦农场至大冶梅咀公路(铜山口至陈贵段、金山店至还地桥段)、金湖大道北延、熊家洲片区路网等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加快青龙山公园三期建设,完成东港公园、码头路小游园建设工程,以及尹家湖东岸滨水绿化、尹家湖大桥与金湖大道交接处景观绿化工程。加大对中心城区破损路面、公厕维修改造力度,启动乾塔路农贸市场建设,完善停车场、消防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完成怡和路等4处消防通道和城东环卫作业基地建设。加快城市雨污分流、城西北和城东北片区配套管网建设,完成青龙路和金湖大道部分路段排水管网改造。完成仙岛湖引水工程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确保2017年春节前建成通水,让全市人民喝上仙岛湖的一类水。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完成《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熊家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尹家湖(含城东北)片区控规调整》及《墈头片区旧城改造规划》等规划编制,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开工建设保安湖生态新区和铜绿山青铜文化片区,加快推进尹家湖、熊家洲和三里七湖片区开发建设,稳妥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推进殷祖—刘仁八、陈贵—灵乡—金牛、还地桥—保安—金山店城镇带组团发展,支持各乡镇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塑造特色。支持陈贵镇打造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镇。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推进316国道刘仁八至殷祖段沿线12个村庄建设,实施公路建设、港渠整修、村庄整治等工程项目,着力打造全市精准扶贫示范带、美丽乡村展示带。在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实现组组通水泥路。认真筹办好第三届乡村园博会。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积极申报一批历史名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5座一般小(Ⅱ)型水库和栖儒闸除险加固,以及鸡墩闸主体工程。启动一道湖闸除险加固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开工建设高桥河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垃圾治理水平。
 
全面提升城乡文明水平。全面对标张家港,学习大武汉,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工程,推进18个“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继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综合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和市民素质提升“4+X”全覆盖工程(24),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选树“大冶好人”等先进典型,用好道德讲堂和文化礼堂,开展经常性市民素质提升活动,培养良好的社会新风尚,让文明成果城乡共享。
 
(五)坚持深化改革、重点突破,着力激发发展新动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就业与人才服务机构整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目录和联合审批平台,规范行政审批运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合一”,激发社会创业活力。深化不动产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市域金融工程。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按照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统筹解决市镇两级问题、统筹政府融资与市场融资的要求,合理设置和优化投融资平台,重构投融资体系,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国资公司、交投公司、房投公司以及经创投资公司。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收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控债务风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成长型企业开展股权、债权融资,引导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新增挂牌交易企业20家。完成市拖车厂等国有企业改革。
 
扎实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改革,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广电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探索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养融合”。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实施城区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探索乡村公路管护新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客运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面完成林权登记确权发证任务。进一步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规范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扎实开展全国农村产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成立“三农”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全领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多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新机制。完成30个村的村改社区工作。
 
(六)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和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扶持创业1360人,带动就业4080人,新增城镇就业8600人。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提高退休职工养老待遇水平。建立健全农民工综合服务体系和保障工资支付的长效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救助,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加快棚户区改造、东港路公租房和刘建和还建点建设,完成伍桥(二期)和新美还建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40所城乡日间照料中心。提高高龄老人补贴标准,80-89周岁老人年补助标准由600元提高到800元,90-99周岁老人年补助标准由1200元提高到1500元,实现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意外保险全覆盖。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检查、鉴定,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000套。低保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每人每月补贴生活费50元,其中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护理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补贴100元。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支持民营资本投资教育事业。投入2.3亿元,启动城东北学校、青松学校和大林山小学建设,收购改造兴陆高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大冶职业技术学校建设省重点专业。为了激励大冶的莘莘学子更加发奋学习、成长成才,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免收公办高中本市户籍学生学杂费、住宿费。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实施罗家桥卫生院精神病区改扩建工程,加快陈贵、金湖等乡镇卫生院综合大楼建设,推进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建设医疗机构,做好人民医院新院区、新精神病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和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用药监管,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依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提升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
 
加快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争创“千年古县”。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启动新档案馆、城市规划馆、妇女儿童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加快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村村有文化礼堂”。新建一个标准足球场。举办大冶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展较大型文体活动100场(次)以上,送戏下乡200场(次)以上。完成国有剧团改革,加强文艺队伍建设,让文艺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维修改造北门剧院,启动演艺中心建设,让市民在家门口可以享受到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积极协助贫困户创业就业脱贫,全面提高贫困地区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67个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每村平均扶持100万元,确保每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全部“摘帽”,在全省率先脱贫。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