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东省)2016年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济南市市中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60 发布时间:2016-10-18 07:57:56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2日在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 长 王勤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济南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12日在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  长   王勤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济南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紧迫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更加繁荣、更具魅力、更为和谐现代化新市中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措施,区域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3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437亿元,年均增长1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近2倍,年均增长14.3%。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2亿元,年均增长19%;进出口总额46.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6亿美元。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0.6:20.1:79.3优化为2015年的0.4:16.5:83.1,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了3.7个百分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集聚发展,山东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总部企业相继落户。全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在用商务楼宇达到73座,楼宇集聚度、关联度、创新度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预计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年均增长16.4%,我区成为全省唯一金融商务类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连续四次荣获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全区银行、保险业总部机构分别占全市的61%和42%,全市4家外资银行均落户我区;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初具规模,目前已有中粮期货、上海复星、深圳创投等40余家新金融机构入驻,培育了一批金融产业新亮点。信息产业稳步发展,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57亿元,2015年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4%。传统服务业扩容提质,形成了万达广场、鲁能国际中心、中海环宇城等诸多新商务中心,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集中签约落地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等7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成立了区文化产业联盟,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创新战略深入推进。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221项,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4.6%,居全市第一。实施污染减排项目64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25个,淘汰落后机电设备705台(套),万元GDP能耗降低17%以上,超额完成了节能减排指标,区域经济高端、绿色、低耗特征更加凸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累计引进项目2938个,实际到位资金854.6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020个,亿元以上项目86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9家,总数达到37家。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由“十一五”末的20589户增至53656户,增长160.6%,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后劲更加充足。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全域发展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行“三重三化”项目推进机制①,举全区之力抓拆迁、推项目,五年来累计完成拆迁1200万平方米,供应土地5857亩,开工建设1195万平方米,呈现出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强劲势头。科学规划引领全域发展。坚持“拉开框架、拓展空间,构筑网络、强化支撑,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基本路径,立足全区北部发展基础好、中部发展潜力大、南部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精心谋划北部核心区、中部拓展区、南部生态区的区域功能布局,形成了全域发展的新框架。老城改造实现重点突破。集中破解拆迁难题,先后完成魏家庄、经八纬一、梁庄等棚户区改造工程,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绿地普利中心、祥泰广场、山东书城、润华国际财富中心等一批高端楼宇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双龙、四里村、经四纬一等旧城更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即将全面启动,城顶街、上新街、机床一厂等策划项目已基本成熟,正在积极招商引资。新城开发建设提速提效。华润泛旅游综合体、鲁能领秀城、南北康片区、中海国际社区、文庄片区、融汇文化创意城等6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片区项目加快推进,鲁能领秀城商业综合体、中海广场等高端商务商业设施投入使用。统筹推进旧村改造,柏石峪、九曲村民安置房已经竣工,兴隆、南北康、大庙屯等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以重点项目为“点”,快速道路为“线”,六大片区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南部新城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重点道路建设强力推进。二环南路高架、二环西路南延、二环东路南延、二环南路东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二环南路高架已全线通车,全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筑。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6条16.1公里、农村公路55条98.8公里,七里山路西段、土屋路东段等瓶颈陆续打通,渴马路、大党路、红符路等农村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城乡道路更为通畅便捷。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的时期。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管机制更加健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构建了体制通畅、责任清晰、联动高效、齐抓共管的“大城管”体系。积极推进城管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形成了区、街、村(居)三级联动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市政设施更加完善。完成经四路、建新路等29条道路整修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王官庄九区等42个开放式小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5万平方米,治理河道148公里,新建提升农贸市场14处、便民市场23处,拆除违法违章建设61.6万平方米。水、电、气、暖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延伸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大力实施道路绿化、社区绿化、公园绿化、山体绿化、水系绿化,累计消除裸露地面45.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77.2万平方米,山体绿化1.1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9.9%、44.1%、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3平方米,均位居全市第一。地表水转地下水、南水北调市中段工程顺利完成,玉符河综合治理及五库连通工程加紧建设。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②扎实推进,硬化路面5200平方米,覆盖料堆渣土、裸露地面370万平方米,关停、取缔小石料厂60家、小塑料加工作坊20家,改造淘汰燃煤锅炉39台,8846辆黄标车全部淘汰完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的时期。始终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五年来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达到10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959元和15946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51.3%和61.8%。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9.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城市低保从每月400元提高到550元,农村低保从每年2400元提高到4000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完成12.1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8%,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28万人;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每月50元提高到150元;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9处、老年公寓8处,启动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公租房7225套,各类安置房21195套,居住条件有效改善。投入7000万元,完成了11家区属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帮扶解困工作,企业改革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高位均衡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4.04亿元用于学校校舍加固及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全区71所学校全部达到省级基本办学条件;投入3.4亿元,新建学校5所,增加班数183个,增加学位8460个;投入1.04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9所;实施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了20大教育集团,形成了教育集团链,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85%。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新建改造社区健身场所30处、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85个,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在全市率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区医院新院投入使用,建成“321”医联体③,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改造提升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1处;以政社互动、园区驱动、四社联动为引擎,助推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实施“五化”提升行动④,推动乡村连片治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17 个;坚持精准扶贫开发,对9个贫困村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综合救助,推动由输血救济扶贫向造血产业扶贫转变,8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治安警情、刑事警情持续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龄、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区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工作示范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过去的五年,区政府坚持不懈抓改革、转作风、建机制、提效能,全力以赴抓拆迁、推项目、广招商、促转型,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争先进位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我们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查摆“四风”问题,强力治理“庸懒散”,严肃查处违纪行为、查办违法案件,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改革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塑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2项,审批环节压缩7.9%,承诺时限压缩41.5%;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精简事业单位14个;顺利实施了食药监、工商、质监和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了区政府项目资金管理中心和济南市中控股有限公司,增强了区级投融资平台支撑项目建设、保障民生改善的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累计办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件29.3万件;开通了市中手机报、市中头条微信和市中手机台APP,搭建了与区政府门户网站并行的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信息公开新平台;启用新政务中心,清理回收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自有出租房屋2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为民服务场所45处,打造了优质高效便民服务环境。法治建设稳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1件、政协委员提案334件,面复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区规划,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定并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了区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启用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修订完善了《区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
 
    过去的五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创业、奋力拼搏,市中大地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我们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为市中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实践极为丰富,积累的经验十分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入探索实践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主动抢占区域发展的战略先机;必须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有力支撑,大力推进片区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承载力和竞争力;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努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激活内力、增强动力;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让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更实的举措构建和谐、保障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法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责,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创造对得起人民、经得起检验、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