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黎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黎平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762 发布时间:2016-08-20 09:20:42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27日在黎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 肖凯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 二五是我县发展极不平...
四是产业支撑弱。一产基础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效益不突出;二产质量不高,结构单一,骨干支柱企业少,仅靠“木头、石头”支撑,且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三产发展滞后,旅游业带动作用还未发挥,文化优势、生态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五是问题化解慢。长期以来在“两违”整治、土地利用、招商引资、资金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消化解决,影响着我县建设发展。六是风险防控弱。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债务风险、担保风险、非法集资等潜在隐患增加,社会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山林纠纷、土地纠纷等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复杂,防控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艰巨。七是作风转变慢。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干事创业的氛围不浓、激情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厚望。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关键期,是大有可为、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全县上下必须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理念,积极抢抓新机遇:一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政策、资金、项目上对西部地区进一步予以倾斜,为我们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产业体系、发展社会事业等提供良好条件。二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县扩大开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政策支撑。四是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启动建设,并把黎平列为大健康产业先行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宝贵契机。五是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改善了我县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我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循环、发展“通道经济”,突显在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地位,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撤县建市”创造了宝贵条件。六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关怀、关注,给予我们极大支持、帮助和帮扶,为我县后发赶超注入了强大动力。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全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发扬“扣扣子、钉钉子、担担子”的精神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守底线、走新路、 奔小康为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贫摘帽、 撤县建市、同步小康”为总目标,以“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为主战略,以“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为战略行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生 态和文化两大优势,全力做好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两篇大文章,着力打造大旅游脱贫攻坚示范区、大侗乡特色县域经济创新区,努力把黎平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黔湘桂三省(区)交汇的区域中心城市、黔东南州经济发展增长极,全力打造“侗都黎平·颐养胜地”城市名片。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底,现行标准下全县9.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乡镇摘帽,19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县级实现国标脱贫。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一番,达150亿元以上(人均314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左右;财政总收入达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达到4万元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达到1.5万元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州下达目标范围内;人均教育年限达到12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县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5%以上;节能减排目标指标控制在省州下达计划范围内。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聚焦脱贫攻坚,补齐发展短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来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推进产业发展脱贫。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构建“一户一业、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到2018年通过产业帮扶脱贫致富3.9万人左右。精准实施易地移民搬迁脱贫。依托城区、园区、景区和中心村,对地质隐患灾害区、重要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偏远贫困山区实行易地移民搬迁扶贫,提高搬迁补助标准,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创造就近就业岗位,确保到2018年通过易地移民搬迁脱贫1.5万人左右。精准推行生态保护脱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力争实现25度以上耕地和15度至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一批林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实现脱贫,确保到2018年通过生态保护脱贫0.2万人左右。精准推进政策兜底脱贫。逐步推进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对“三留守”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关爱服务,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确保到2018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2.32万人左右。精准推动教育助学脱贫。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及15年教育,实施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补)”项目,落实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让一户居民因学返贫,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让寒门学子安心就读,确保到2018年通过教育助学脱贫1.2万人左右。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突出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大侗乡特色县域经济创新区。紧紧抓住国家“十三五”时期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带来的重大机遇,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黎平特色的县域经济。优先发展以文化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抓住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机遇,加快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形象和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全力以赴推动文化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一是培育旅游景区群,完善肇兴景区建设,努力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按照国家4A级标准,加快推进古城翘街、天香谷、八舟河等重点景区建设。建成“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新增2个以上5A级景区、4个以上4A级景区、5个以上3A级景区,形成5A级景区引领的A级景区群。二是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导游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管体系。三是推动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培育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探索侗文化产业的商业路径与盈利模式,加快建立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侗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争取承办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办好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节品牌,创新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模式,加大文化旅游对外宣传交流,拓展国内外游客市场。到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0亿元左右。大力发展以绿色有机农业为标准的山地高效农业。围绕建成“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继续推进实施好“6个100万”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出一产出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道路。一是不断壮大种养规模。按照“人均1亩茶叶、1亩油茶、1亩药材、1亩蔬菜”目标,建成50万亩茶叶基地、50万亩油茶基地、15万亩中药材基地、1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米基地、10万头黄牛养殖基地、100万羽鸡鸭鹅养殖基地,“三品一证”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县农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开展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探索推广稻鱼鸭共生、林畜共养等综合种养技术新模式,力争培育5个以上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商贸网络;建立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四是抓好农业品牌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到2020年,力争培育省级龙头企业8家以上,州级龙头企业18家以上,家庭农场100个以上、种养大户500个以上、农业合作社500个以上,创名优品牌20个以上。五是抓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严格限制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六是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示范带、示范园和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以大园区为主导的新型生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产业园区打造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县域经济的增长极。一是改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抓好“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环境,培育和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支柱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县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0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硅冶、木材、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引导企业推出多样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广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与大健康、大数据、大农业、大旅游等相关联的新型工业,促进工业与一产、三产关联带动、创新发展。大力推动茶、油、药、米、酒、水等现有特色产业规模化,形成品牌效益。四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财税支持和人才支撑,着力协调解决工业用地、用电、融资等突出问题,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大力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养生康体产业。围绕建设“侗都黎平·颐养胜地”目标,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构建“一城、两带、多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培育大健康产业。一是培育发展侗医药产业。深入挖掘传统民族医药资源,加强与知名药企、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侗药及保健品终端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打造侗医药品牌。鼓励建设侗医特色专科医院,发展侗医药保健养生服务,力促健康医药产业成为100亿级支柱产业。二是加速发展养生养老产业。着力培育养生养老服务业态,发展一批以休闲养生、侗族药浴、森林疗养、健康养老等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产业,建成全国知名养生养老养心基地。三是大力扶持特色健康餐饮业。研发推出侗都系列美食、侗都特色套餐、快餐,建设一批特色餐饮的美食街、美食城、农家乐,打造地域性特色健康餐饮名片。组织开展“名企、名店、名师、名菜”的评选认定,打造餐饮行业知名品牌。努力把健康餐饮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服务产业。借势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东风”,统筹建好政务云、扶贫云、健康云、旅游云、应急云“五朵云”,发挥“云上黎平”统筹联系各方面工作的巨大作用。一是构筑产业发展“云”平台。推动大数据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建立大健康产业“健康云”、大旅游产业“旅游云”,加快培育一批“互联网+”农业、旅游、乡村等新业态模式,积极推动“黎货出山”,使大数据成为我县重要支柱产业。二是建设“政务云”平台。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大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三是搭建“应急云”平台。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形成跨部门、跨乡镇数据共享共用格局。同时,进一步完善“扶贫云”平台,加强扶贫监督管理。w4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注重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区域中心城市。依托交通路网和产业发展,构建“一城十镇百村”发展布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山地特色城市建设。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原则,加强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是抓规划。融入侗族元素,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完成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大规划执法力度,确保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是抓建设。加强县城规划区骨干道路建设,建成货运配送中心、长途客运站、城市公交总站等一批城市物流、客运站场;规范现有农贸市场管理,建设农贸市场、建材市场、茶叶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加快城区绿化亮化、市政管网、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城市公园及广场、停车场和公厕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附廓水库引水入城工程;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完成梅家脑、玉皇阁、古城墙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城南、城北、空港等新区开发。加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城区绿化率达30%以上。三是抓管理。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切实巩固“创卫”成果,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建立现代城镇综合管理平台,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市场体系、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进城农民安居乐业。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扩大到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按 照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编制乡镇集镇发展规划,积极加快小城镇建设。突出自然、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规划建设一批以现代 农业、农旅养生、文化体验、农村电商等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城镇,使乡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完善集镇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小城镇路网建 设引领集镇进一步拓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探索符合黎平农村实际的路子,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双百双创十有”工程,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环保、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出行更便捷、用水更安全、能源更清洁、环境更优美、通讯更顺畅。全面推进90个传统村落及其它10个重点村寨的村容寨貌整治工作,形成众多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