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云南省)2016年弥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弥渡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451 发布时间:2016-02-23 15:55:24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在弥渡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张世伟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与《弥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随着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我们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促改革增动力,上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保和谐,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经济实力实现了新跨越。“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预计全县生产总值由23.32亿元增加到44.8亿元,年均递增13%;工业总产值由12.01亿元增加到43亿元,年均递增29.1%,农业总产值由15.76亿元增加到29.76亿元,年均递增13.6%;财政总收入由2亿元增加到4.83亿元,年均递增1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3亿元增加到3.38亿元,年均递增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0.83亿元增加到18.73亿元,年均递增11.58%;固定资产投资由10.93亿元增加到32.5亿元,年均递增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81亿元增加到20.75亿元,年均递增1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99元增加到7752元,年均递增2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635元增加到26110元,年均递增13.9%。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个翻一番”的新跨越。
 
    ——基础设施迈上了新台阶。投资12.75亿元实施36个水利建设项目,新建巴冲箐水库等5件骨干水源工程,完成4件小(一)型、39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河道25.78公里,建成 “五小水利”工程2.8万件,解决13.12万人饮水安全。投资2.16亿元实施17个农田建设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79784亩;完成20个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15690亩。投资8.68亿元实施61个交通建设项目,果河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牛街路等38个通村油路462.26公里,8个乡镇实现通柏油路,65个行政村修通柏油路或水泥路,行政村通班车率达92.3%;全州首家完成自然村通村道路数据库建设。投资27.9亿元实施24个能源建设项目,完成五子坡、清水沟、沙帽山风电场和中缅油气管道弥渡段建设。新建变电站3座,农村电网改造2958户。建成农村广播站点1001个,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8788户,新建通信基站616座,3G网络覆盖率达95%,4G网络县城区域覆盖率达8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产业支撑形成了新优势。三次产业结构由30.6︰28.1︰41.3调整为29︰28.5︰42.5。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增产,蔬菜、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全州首家、全省第二家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8户、新型农业主体386户。工业园区布局调整为“一园四片区”,规划面积达15.78平方公里,成立园区管委会和投资开发公司,入园企业达31户;华润、正大等知名企业入驻弥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户。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全县交易市场、批发零售企业、个体户分别发展到56个、174户、4804户,“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达245户,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形成了初步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
 
    ——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城镇化率达40%,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和云南省卫生县城,建成青螺公园、天桥路等一批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弥城镇、红岩镇申报为全国重点镇。完成新街、寅街州级中心集镇建设,密祉实现撤乡设镇,完成84个行政村(社区)总体规划和839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全县314个村实施新农村建设,14万农村人口受益。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亿元,组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项目 127个,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3.72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4.47万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在全省、全州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弥渡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完中,弥渡职中晋升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职中就业率达95%,高考成绩主要指标从全州中等水平向中上水平迈进。完成县医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实现89个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为7.92‰,自然增长率为1.14‰。成功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8个乡镇标准文化站并免费开放,实现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网培学校全覆盖;文盛街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县综合档案馆被评定为省级示范档案馆;成功举办2012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新创花灯剧《正月十五闹花灯》等精品剧目10个,广场文化、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取得实效。在全州率先完成续修县志工作。
 
    ——民生保障得到了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县“五险”参保人数达24.71万人,累计发放资金4.39亿元。实施保障性住房21.3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4万平方米,实施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全面消除土毡房,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劳务输出成绩突出,被确定为云南省劳务输出示范县、外派劳务基地县和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
 
    ——生态建设显现了新成效。“森林弥渡”建设成效明显,完成城乡造林绿化92934亩,森林覆盖率达53%,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个、州级生态村58个,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耗任务,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三清洁”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明显好转。
 
    ——社会治理营造了新环境。三次获得省级先进平安县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法治先进县,社会更加和谐安定有序。创新社会管理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分别提升到全省16位、25位,连续10年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强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成功争创为云南省药品安全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
 
    ——改革创新激发了新动力。开展“空心村”整治和村庄规划实施试点工作,探索了一条盘活农村土地、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子。完成社区主体改革,对4个社区进行区划调整并更名,对3个村委会实行村改区、新增80个居民小组。全面实施殡葬改革,建成县殡仪馆和弥城公墓,坝区迁坟有序推进,火化工作即将启动实施。完成村民自治试点工作,探索了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大力改善发展环境,引进富滇银行、建设银行落户弥渡,存贷比首次突破5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6.78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自身建设展现了新形象。实施联审联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圆满完成县、乡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与全省同步建成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和投资项目审批中心,建成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政务微博、门户网站、96128专线有序运转。严格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主体责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展现政府良好形象。
 
    五年来,我们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统计调查、审计、科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保密、气象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国防动员、优抚安置、人民防空等持续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族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解放思想、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结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驻弥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的扎实苦干,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关心支持弥渡发展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二五”艰辛而又成果丰硕的五年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立足弥渡实际,咬定跨越目标,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大胆突破,用创新精神谋划发展,用改革举措推动发展。必须坚持以项目工作为第一抓手,坚持重大项目县级领导挂钩责任制,做到发展思路项目化、重点工作责任化、奖惩措施具体化、督查问效常态化,突出重点、扭住关键,集中力量、强势突破。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第一支撑,建立“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方案、一套政策措施、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特色园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加快培育具有弥渡特色和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第一目标,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点燃各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县人民。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第一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忠诚干净担当意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营造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整体实力弱,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经济下行压力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壮大发展新优势,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内生动力较弱。二是脱贫攻坚任务重,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摘帽压力大,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较大。三是缺少国家、省级重点骨干项目覆盖,加快发展缺乏较强的外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充分,教育、医疗等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较为薄弱,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需增强、素质还需提高,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三五”工作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以及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省州增速,实现年均增长9.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经济总量位次力争实现前移。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增强,创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法治弥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关系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四个全面”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速度,闯出一条符合弥渡实际和时代要求的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探索符合弥渡实际的创新举措,用创新引领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出县公路高等化、县乡道路达到二级以上、乡村公路油路化,力争行政村通公交车全覆盖、50户以上自然村80%以上通油路。加快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网建设,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0%以上,水利化程度达60%以上。优化电网结构,增强电力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风能和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实施“互联网+”专项计划,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行政村通宽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成2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到2020年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达80亿元以上,蔬菜综合产值达32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达33亿元。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巩固制种、生物药材、淡水渔业等传统种养业。加快新型工业化。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7亿元。促进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承接产业向园区转移、关联产业在园区配套。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积极融入大理南部旅游环线建设。打造“文化商品一条街”和文化创意园区。加快精品景点的开发和建设,把弥渡建成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区和大理州南部温泉旅游区,努力把密祉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知名旅游小镇。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弥渡打造成为滇西物流重要节点。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养老养生、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