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织金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织金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896 发布时间:2016-03-02 16:39:44
摘要:(2016年2月26日在织金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县 长 王 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绚丽的...
(二)全力以赴扩大投资,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解决好“投什么、怎样投、谁来投”三个问题,力争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紧紧围绕“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目标,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重点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生态环保、“三农”、脱贫攻坚、自主创新等方面倾斜,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全力抓好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立足煤化工、磷化工、服装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等优势产业,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入挖掘、筛选和谋划一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战略性项目,加快引进和实施一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项目。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深入落实工业“百千万”工程和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行动,培育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打造勇闯天地的创新型企业。确保完成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33亿元;引进500强企业1家以上;投产达产率达80%以上。
    (三)力促三次产业提速增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立足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坚持调高、调优、调轻,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努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动工业挑重担。坚持“产城互动、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引领、集群式发展”,以经济转型为方向,着力破解土地、资金、市场、用工等瓶颈,突出煤炭、精细磷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信息五大产业,壮大煤炭、电力、化工三个支柱产业。大力推进煤炭“二次创业”,积极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加快煤炭交易中心建设,强力推动织金电厂建设,力争中石化织金煤制烯烃、精细磷化工项目开工。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服装生产为重点的轻工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型建材、资源深加工等新型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19亿元和43.14亿元,增长11.2%和11%。二是推动农业显特色。大力实施“4321”工程,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农业板块经济区建设。强化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特色农业扶贫生产基地打造。围绕高速通道、城镇、农业园区、风景名胜区、民族风情浓郁地区,建设一批休闲农家、休闲农园、休闲农庄、休闲乡村精品点。坚持走园区化承载、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道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完成粮食总产量34.8万吨,建成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基地2万亩、商品蔬菜基地29.7万亩,累计建成高山生态茶基地9万亩、中药材基地6.75万亩,新增特色经果林4.6万亩;牛、羊、可乐猪、乌蒙乌骨鸡、织金白鹅存栏量分别达17.1万头、8.4万只、0.2万头、6万羽、5万羽。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农业典型50个、种养殖大户1000户以上。三是推动旅游增动力。围绕“一核一带三区多点”建设思路,着力打造“一洞一寨一城”旅游目的地建设,着眼大旅游、挖掘大市场、开发大产业,构建“精品带动、多点支撑、产业融合、行业跟进”的现代旅游格局。重点打造织金洞、支嘎阿鲁湖、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古城、营上古寨、织金瀑布、织金大峡谷、织金关等八大旅游区,加快织金古城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抓好桂果、茶店、熊家场、龙场、三甲等乡村旅游试点工作,全力推动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样板区、少数民族工艺品生产基地、生态度假风情园、民族风情村打造进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营地旅游。规范文化旅游管理服务,强化景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力争实现接待游客8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68亿元。四是推动新兴产业添活力。坚持“大数据、大健康”两大战略,以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为契机,推动城乡移动通信、4G网络工程全覆盖。着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培育壮大城乡商贸流通。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积极开发药材市场、发展健康食品、打造休闲娱乐和养老养生平台,推进中药材种植提质扩面。加快推进五指山民族健康文化产业园和生态旅游度假区、金凤民族医药健康产业园、后寨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金龙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支嘎阿鲁湖观光疗养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大数据、大健康产业产值6.2亿元、10亿元。
(四)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承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抓好交通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控制标准、先易后难、先重后轻的原则,完善“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加快推动金洪大道改扩建项目、环东线项目、“三甲—八步”升级改造实质性进展,三甲大道延伸段建成通车。完成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任务。启动花红客运站建设。确保县、乡公路好路率分别达87%、65%以上。二是抓好水利基础设施。扎实推进以大中型水库枢纽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以供水和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城市供排水工程和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农村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动白泥坡水库、铁厂坝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阿珠河水库、西悬水库、拉路河水库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批复和2016年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桂果镇山区现代水利农业试点县项目建设取得实质突破。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快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完成农村小水电提质增效项目。三是抓好电讯基础设施。坚持主网建设、城网改造、农网升级“三网并进”,启动35kv龙场输变电工程和110kv三甲变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鸡场35kv等变电站建设,实施10kv及以下项目线路新改建工程15个。加快农村广播、电视、通讯、互联网“四网”合一建设,大力实施直播卫星覆盖工程。
(五)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中心目标,抓好人口、资源、空间均衡布局,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调整用地批次,严控开发规模,做强配套、做优环境,推动重点乡镇、特色乡镇和一般乡镇错位发展。加快城镇建设。全力推进新城区、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区建设。以公用设施、房地产开发、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为带动,加快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文化中心、交通和通信枢纽等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群和城镇带,确保珠藏、牛场、三塘等重点集镇和桂果、猫场、以那、化起、鸡场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全面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确保完成4416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90户小康房建设目标。深化城市管理。严格执行县域城镇体系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强对城镇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和建设规范性的管控。大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公厕、停车场和农贸市场建设,确保新建公厕3座以上、农贸市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各2000平方米以上。启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将城区环卫保洁工作纳入企业化运作。整合“天网工程”资源,实施城市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区主次干道和重点路段、马路市场、门面延伸和车辆乱停乱放治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2016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年”,完成国家模范城市创建任务,坚持走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发展之路。夯实生态基础。以建设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绿色织金”建设行动计划,按照国土资源管理“六个严禁”要求,严格保护坝区耕地,构建形式多样的绿色生态屏障。完成营造林20.464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加强环境保护。用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两把利剑,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水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功能保护建设,深入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完成绮陌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适时启动海绵城市及湿地公园建设。加强三岔河、六冲河流域水源管理和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抓牢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时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力、工艺和产品企业,推动减排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3.43%以内。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保护监管和监测三个体系,加大采矿、洗选行业污染防治力度,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加快城乡污水处理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城镇污水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62%。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审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培育绿色产业。加快发展煤电化、煤电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林木种苗、花卉等“五大林业板块经济”,积极发展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轻工业。提升品牌效益。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响生态农业品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建设,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争取更多农产品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围绕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贵州西部旅游核心景区”目标,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挖掘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一批生态健康养生休闲项目,提升“大美织金”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