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云南省)2016年施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施甸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170 发布时间:2016-02-14 11:24:29
摘要:2016年1月6日在施甸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李文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2015年取得的成绩 2015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高。全县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3%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就业更加充分,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
——贫困地区焕发新面貌。脱贫攻坚“军令状”全面落实,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退出;2020年完成3万户10万人的易地搬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覆盖城、镇、村的路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五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步。森林施甸建设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坝区湿地基本形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较快发展,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十三五”末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大幅上升。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繁荣稳定。法治施甸建设进程加快,公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
“十三五”时期,县人民政府将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一手抓投资,一手抓产业,两手都要硬,走出一条具有施甸特色的旅游脱贫发展之路。遵循的基本理念是:
——坚持创新发展。结合施甸实际就是要用世界眼光来谋划旅游产业,以旅游来统领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国际化。围绕打造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融合、大民生”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怒江流域、枯柯河流域生态恢复,森林与湿地相间的生态走廊建设,全力构建“以县城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坝区城乡一体化综合旅游带,怒江大峡谷、四大山两大特色旅游环线”的大旅游格局;把东山文化长廊、千亩温泉文化广场、青牛白马文化广场、坝区湿地恢复与易地扶贫搬迁融合推进,以坝区为主轴,探索政府引领、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方式,迁村并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城乡统筹典范。积极探索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富硒农业,着力打造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水产养殖、高效林业4个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基地,构建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景区。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吸引生产性服务企业入驻施甸投资置业,探索出一条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坚持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休闲度假、温泉养老养生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消费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结合施甸实际就是要在构建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用世界眼光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旅游国际化发展规划,“多规”衔接,立意高远。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抓手,带动城镇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核心,水长、由旺、仁和、甸阳、姚关为一带,太平、何元、万兴、酒房、旧城为怒江旅游文化走廊,老麦、木老元、摆榔为四大山旅游生态走廊的“一核、一带、两廊”县域发展新格局。坚持把旅游与生态、农业、城镇、文化、温泉体验、康体养老等产业融为一体,走出一条复合型产业发展新路子。
——坚持绿色发展。结合施甸实际就是要以世界眼光来恢复生态植被,不但要绿,还要以世界旅游观光打造生态。这也是我们期望打造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水墨施甸”。依托万家欢集团、怒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政府统一流转土地、再出租给企业”的模式,对生态脆弱区域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流转,全面实施怒江流域、枯柯河流域和城镇面山生态建设与保护。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根据不同海拔带发展集观光、生态、产业为一体的特色林业经济,打造“一层一景、一区一色、一带一产”的生态屏障。实施由旺至仁和坝区湿地生态廊道工程,加快推进仁和至县城5000亩湿地、由旺3000亩湿地恢复,打造云贵高原上“两湖一带相连、一河两湖相通”的“江南水乡”,为“水墨施甸”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推进生态乡镇和生态县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倡导绿色生活。
——坚持开放发展。结合施甸实际就是要用世界眼光,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以推动面向世界的旅游业发展为平台,广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集聚,打造“互联网+”、小商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借助保龙高速公路、大瑞铁路穿境而过,打通维西至永德高速公路保山至施甸段,以城镇集聚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形成辐射周边的重要商贸集散地。围绕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千方百计招大商、引大资,优化发展环境,坚持落地一个项目,服务好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落实优秀人才引进政策,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互联网+”扶贫和生态产业扶贫,超前谋划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建设前期工作。
——坚持共享发展。结合施甸实际就是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每做一个项目,都用世界眼光来审视、来分析,最终促成大旅游产业的实现。当前,就是要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旅游点,建设旅游城镇、打造旅游景点、开发温泉资源和乡村旅游,以旅游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依托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引导群众通过土地出租、入股,到企业打工变成产业工人;以发展旅游养生养老产业吸引人流、拉动消费,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资源均等化。以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文化大发展。织密织牢保障民生安全网,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教育、文化、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基本理念,“十三五”期间,县人民政府将全面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旅游国际化
    坚定旅游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围绕打造“水墨施甸·秘汤胜地”旅游文化品牌,以“五大文化”为依托,走出一条康体养生、度假疗养、观光体验、自驾旅游、健身休闲高度融合的第三产业发展之路。重点建设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东山文化长廊、万家欢观光农业庄园、姚关旅游综合体及善洲林场4A级景区等项目,力促木老元、摆榔生态和民俗体验旅游景区、四大山—摩苍寺景区投资兴建,修复怒江沿岸抗战江防线遗址,着力改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发旅游文化产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积极引导易地搬迁群众投身旅游产业。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业产值20亿元以上。
(二)全面推进特色城镇化
    坚持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彰显特色、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原则,以易地搬迁为抓手,加快农民群众向县城、集镇、中心村聚集,积极引导农民工市民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施40公里县城路网、4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和120公里供排水管道等项目,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大力开展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强力推进城镇上山综合体开发、城市公园等项目建设。以旅游服务、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等为支撑,注重旅游引人、城镇聚人、产业富人,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功能各异、风格独特的精品集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重点改善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施3.5万户农危改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一批村容整洁、特色鲜明的中心村、龙头村。到2020年,城镇人口达18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县城建成区面积分别达24平方公里、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和城市绿化率分别达50%、30%。
(三)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特色、精致、高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以科技推广应用为突破,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走生态型、休闲型、度假型、观光型、体验型互融互存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打造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基地,把农业基地建成旅游景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建设优质烟基地30万亩、畜禽养殖场(区)80个、万亩生态牧场1个。依托万家欢集团,在姚关、摆榔发展蓝莓5000亩,在老麦、太平发展苹果1万亩,在怒江、枯柯河流域发展软籽石榴10万亩,稳定核桃面积50万亩,走出一条特色经济林果脱贫之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畜牧“五大工程”等项目,建成高稳产农田35万亩,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农业合作社、庄园、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重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庄园、生态观光茶叶庄园等10个以上特色农业庄园。到2020年,流转土地10万亩以上,农业合作社达300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20户,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
(四)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
围绕延伸一产产业链、拓宽三产发展渠道,走出一条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品开发、仓储物流和电子商务等为主体的工业发展之路,构建基地、园区、互联网“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建材、食品加工、生物资源、能源、清洁化工、矿冶6大10亿元支柱产业。全面加快华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引进工业龙头企业10户以上,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挂钩培植规模企业制度。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品牌战略”和“质量强县战略”。到2020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工业增加值24亿元。
(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路网上,主动支持和服务好大瑞铁路怒江大桥客运站、货运站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建设蒲缥至华兴工业园区专用铁路;稳步实施“两纵五横二环八联”公路网络,力争维西至永德高速公路施甸段开工建设,打通隆阳(蒲缥)至施甸(姚关)至镇康(清水河口岸)的“通边达站”大通道,完善乡镇、村组间路网互联互通。航空网上,力争建设满足100座以下小型飞机起降的通用机场1个,做好4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规划工作。水网上,完成红谷田、龙门口等5个续建水库项目,重点实施5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旧寨和旧城中型灌区、“五小”水利工程;抓好仁和、摆榔、木老元等乡镇饮水安全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实施旧城、龙塘、大山高效节水、抗旱连通和重点山洪沟治理等工程。能源保障网上,积极谋划岩桑树水电站建设项目,争取勐波罗河、施甸河流域水电站建成投产,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34.3万千瓦;稳步实施风吹山、大尖山、万兴片区等风电场项目,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4万千瓦;全面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实施好“光伏扶贫”、城镇低压电网改造、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及三网入地等工程。互联网上,推进“信息惠民”工程,实现100户以上自然村的3G、4G网络和有线宽带全覆盖;加快“三网”融合发展,建设多元化电商集聚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建设“数字施甸”、“智慧城市”。
(六)全面加强改革开放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抓好财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依托资源、环境、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强化项目储备、策划、包装、推介,全面推行项目全程服务,围绕旅游资源开发、大数据、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轻纺、生产性服务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领域,努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延伸性好的大项目,力争在引资、引智、引项目等方面均有新突破。“十三五”期间,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690亿元以上。
(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施甸”、“森林施甸”。健全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等制度,把坡度在25度以上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全面实施城镇绿化、生态廊道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业防护等工程。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坝区面山绿化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河流水系、石漠化、地质灾害等综合整治及水源点保护工作,建设四大山系和怒江、枯柯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强化污染物总量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乡镇农村生活垃圾热解处理技术覆盖率达100%。到“十三五”末,力争创建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八)全面加强民生事业改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标准化学校和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工程等项目,新建校舍47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24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建实训基地5个;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三五”末,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80%以上,职中就业率达98%以上。发展文体科技事业。推进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等项目,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积极筹备并承办好保山市第五届运动会。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健全科技发明创造奖励机制。推进“健康施甸”建设。迁建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构建严管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发就业岗位不少于1.9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机制,实现应保尽保。推动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殡葬改革,深入开展面山非法圈建墓地专项整治,加快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化“平安施甸”建设。落实“五包保五到位”及信访救助制度,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重点强化危爆物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及重点治安场所管理,狠抓安全生产监管,努力争创全国“长安杯”。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