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云南省)2016年施甸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施甸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170 发布时间:2016-02-14 11:24:29
摘要:2016年1月6日在施甸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李文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2015年取得的成绩 2015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
——2016年1月6日在施甸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李文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一、2015年取得的成绩
 
2015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开创了施甸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预计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12%。财政总收入5.5亿元,增长1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支出24.5亿元,增长1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3亿元,增长22.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2072元、7948元,增长10%和1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6亿元、37亿元,增长29%和4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2%。
(二)扶贫开发迈出新步伐。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挂钩联系施甸,云南中烟对口帮扶布朗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全面启动,点燃整县脱贫发展新希望。建立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挂包帮”、“转走访”取得实效。高标准完成2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规划设计,由旺银川、木老元集镇、摆榔尖山等安置点相继开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3年行动计划片区推进会在施甸召开,探索出在全省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施甸模式”。
(三)城乡统筹呈现新亮点。编制完成县城控制性详规、东山片区一期等项目修建性详规,集镇、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善洲大道县城过境线开工建设;完成兰溪路、建设路等8条城市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建成10公里城市综合管廊;金甸湖岸、富甸铭城、嘉城·名都广场等地产项目相继建成,施甸大酒店投入运营;青牛白马广场即将竣工。集镇、村庄建设全面提速,仁和集镇农特产品商贸城建成,姚关镇统筹城乡一体化、蒜园“美丽乡村”等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启动省级卫生城市质量提升行动。城镇建成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3%,城市绿化率22%,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四)项目投资取得新成效。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四个一百”、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等项目117个。勐波罗河水电开发、由旺至红旗桥公路改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大瑞铁路施甸段、溜索改桥、龙门口水库等开工建设;姚关三孔桥至万兴打水缸坪子公路改建、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顺利完工。建成保障性住房2458套、棚改安置房219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5350户。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1亿元,增长100%,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五)民生事业取得新实效。全年用于民生领域资金达14.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新增就业2723人,开发就业岗位3699个,转移农村劳动力8.2万人次,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3.6%。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校舍4.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文化惠民示范村、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快速推进,《施甸文化志》出版发行。医疗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8%,补偿96.7万人次、1.4亿元,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26.9万人。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助等保障资金1.2亿元。建成万兴东安烈士陵园。消除“空壳村”22个,兑付强农惠农资金4943万元。建成标准化为民服务站26个,新建客运招呼站72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有效开展。
二、“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县人民政府圆满完成了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画上了完美句号。过去五年,我们走过不平凡的历程,在应对挑战中达到了既定目标,在克服困难中增强了发展后劲,在争先进位中提升了综合实力,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与“十一五”末相比,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财政总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实现翻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倍增。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8倍、2.6倍。 2014年度,全省综合排名从第62位跃升至第16位,获“全省县域科学发展进位县”殊荣。
(二)产业发展趋向融合。粮食总产突破16万吨,烤烟产值累计18亿元,生猪、蚕桑、果蔬等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有序流转土地4万亩,万家欢、蓝心科技等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施甸,万丰果蔬、宝和果蔬、大东山酸木瓜等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发展,专业合作社达235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4户,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年均增长7.6%。水长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华兴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海瑞迪、联缘天石等企业入园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零突破,木瓜山、大坡山光伏电站和四大山风电场一期建成投产,城镇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主管网铺设完成。规上工业企业达22户,工业总产值达31亿元,年均增长29.1%。交通运输、餐饮、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突破700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调优为31:29:40。
    (三)旅游开发发力启航。温泉养老养生旅游快速发展,开发富硒温泉4口,温泉契丹古镇、佛泉小镇等温泉体验区建成运营。善洲林场成功创建3A级国家旅游景区,电影、电视剧《杨善洲》在国内热播,善洲精神熠熠生辉。成功召开全国契丹文化研讨会、滇西抗战纪念座谈会和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东山文化长廊、怒江大峡谷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开工建设。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累计接待游客16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3亿元。
(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施甸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获批实施,城市建设全面扩容提质,县城人口突破5万人;城镇建成区、县城建成区面积分别是2010年的1.5倍、2.6倍,城镇化率、城市绿化率较2010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美好家园、城中城边村改造等工程全面实施,完成500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77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
(五)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773公里,施孟二级公路过境段全线改建,建设通乡、通村公路985公里,乡村公路硬化率、通畅率均达100%。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4个,新增耕地8.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11万亩。红谷田水库、善洲水库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9万件,解决9.7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农网改造快速推进,全面实施农村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延伸覆盖工程,电话、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2倍。
(六)生态建设效果凸显。从严执行林木采伐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山砂石场整治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累计造林28.5万亩,预计森林覆盖率突破50%。善洲林场列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姚关、仁和争创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2平方公里。施甸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市级考核任务。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垃圾热解机处理技术相继在甸阳、万兴等6个乡镇推广使用,建成垃圾热解气化炉45座。 
(七)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累计投入民生类财政资金6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西安交大支持帮扶教育卫生事业成效明显。“两基”教育成果持续巩固,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新建(修缮)校舍22.8万平方米,建设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体广电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被列为云南省医疗扶贫基金会示范县,县医院、县中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现全覆盖。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救灾等资金6.7亿元。县中心敬老院和由旺、仁和敬老院投入使用。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6万人次,完成“三项贷款”4.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建成保障性住房3404套、农危改和抗震安居工程18350套、“爱心水窖”2.3万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7.4万人。
    (八)改革开放活力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专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四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进城人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从无到有;财税、投融资、收入分配、住房公积金、人事和养老保险等改革稳步实施;卫生计生、市场监督管理等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不动产登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殡葬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建成龙凤山经营性公墓和甸阳、仁和、由旺公益性公墓及中村骨灰堂(塔)。县级“四班子”齐心协力大招商、招大商,成功引进江苏旷达、鸿曦集团、浩宇集团等企业,累计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11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2倍,实际利用外资4421万美元。
(九)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六五”普法顺利实施,“五道防线”经验在全国推广,“6995”网格化管理有效运行,黑网吧整治、护校安园等专项治理成效明显。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县戒毒康复基地“平街社区”建成运行。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持续巩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有效。荣获“全省先进平安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十)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累计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491件、政协委员提案480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目录管理、社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群众参与等工作机制;编制完成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精简行政审批事项66项,清理幅度达30.6%;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电子政务高效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有效开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有关规定,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文风会风明显改进,“三公”经费大幅压减。政府职能持续转变,履职能力和办事效率全面提升,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府绩效考核管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统计、地方志、档案、气象、移民、民族宗教、工商联、文联、社科联、侨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邮政、电力、电讯、人民武装、武警、消防、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施甸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是发展史上最好的5年,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5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5年,是改革开放突破最多的5年,是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最好的5年。5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施甸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一产不大、二产不强、三产不优,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发展不足、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不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部分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担当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到位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着力在创新发展、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不断开创施甸跨越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期间工作展望和2016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施甸脱贫摘帽的攻坚期,是赶超发展的机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信息化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纵观国内,全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特别是脱贫攻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为施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聚焦省市,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有力推进,深入实施“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全市“三张旅游名片”和“五基地一中心”项目打造,势必成为施甸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审视施甸,确立了“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四化’互动发展”的思路,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务必大力传承和弘扬善洲精神,谋发展、干实事、求实效,争当全市创新发展排头兵。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世界的眼光推进“旅游名县、生态立县、城镇富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改革活县”七大战略,抓实“四化五加强”工作措施,尤其以旅游业为主导,统筹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国际化互动融合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加注重好与快并行、质与量并重,更加突出融合发展这个关键,闯出一条整县脱贫的路子,力争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十三五”末突破100亿元,在2015年基础上翻番,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4:36:4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前两年年均增长50%以上,后3年年均增长20%以上,5年累计投资达8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进出口总额实现新突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化率50%以上。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