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竹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竹溪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972 发布时间:2016-02-05 07:59:45
摘要:2016年1月9日在竹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
 
未来五年,立足竹溪看竹溪,发展潜力十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转型,生态资源、绿色产业优势将会得到更好地彰显,我们的绿色发展将释放出巨大红利。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我们注重打牢绿色发展基础,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人心思进、争先发展的浓厚氛围,这为我们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旗帜,以扶贫开发为总揽,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着力建设“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省际物流集散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努力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建成、两个示范、三个做优、四大支撑、五个竹溪”。一个建成:到2018年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县“摘帽”;2019年巩固整体脱贫和“摘帽”成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示范:全面建设“全省精准脱贫示范区”和“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三个做优:围绕“做优山区有机农业、做优绿色低碳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四大支撑:夯实“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省际物流集散地、旅游休闲目的地”四大支撑,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五个竹溪:努力建设“绿色竹溪、开放竹溪、创新竹溪、法治竹溪、幸福竹溪”。 
 
具体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力争“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10亿元、7亿元、22亿元、200亿元、47亿元、1.9万元、1.4万元。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我们将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对外合作、开放发展;民生为本、共享发展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做优山区有机农业。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加速培育一批全国、全省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有机农产品品牌。 
 
壮大绿色低碳工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做精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强力发展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高效发展矿产建材业,积极发展光电电子产业,稳步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进“满园工程”,打造“百亿园区”。大力支持全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等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和支持全县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把竹溪建设成为鄂渝陕毗邻地区省际物流集散地。加快发展金融、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等业态,着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发展全域旅游,按照“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行业融合、全时空打造、全民性参与”的总体布局,推行“旅游引领、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打造“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旅游品牌,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实施“互联网+”战略。运用物联网技术,促进“互联网+”与创业创新紧密结合、互促互进,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拓展创客空间和网络经济空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孵化基地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催生社会发展活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格局 
 
优化空间布局。在主体功能区基础上,重点打造“一心两带三区”,“一心”即以竹溪北部高速路沿线为城镇集聚发展中心;“两带”即沿省道238线城镇发展带、省道229线城镇发展带形成贯通县域南北的两条城镇空间发展轴。“三区”即结合县域功能分区情况,按照地域接近性、资源相似性、产业趋同性的原则,在全县形成“全面发展集聚区、生态产品供给区、绿色资源保护区”三个功能区。明确各主体功能区的开发导向,建立科学、严格的空间管制措施。通过优化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推进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进产城融合,以“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建设为基础,重点打造“一城、七镇、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按照“产业围绕资源走,人口围绕产业走,建设围绕人口走”的原则,以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库区移民、产业移民为抓手,引导企业、资本、人口等要素向城镇集聚,加快竹房城镇带和水向路、宽界路沿线集镇带建设,努力建成一批美丽生态乡村、生态家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快海绵城市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和完善“六横三纵”交通综合运输网络,推进省际出口路、省道连接线建设和县乡道路提等升级,抓好陆运、水运、空运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郧巫高速竹溪段前期工可设计,积极争取通用航空机场立项,加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公路项目建设。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南北水系连通(鄂坪调水)、水资源优化配置、农村安全饮水升级工程,保障全县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优化完善电网结构,积极利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深入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政务一体化工程,加快“智慧竹溪”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增强生态保障能力。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活低碳化。坚定不移守住生态底线,强力推进百里“绿廊、果廊、景廊”建设,深入开展“保住青山、护住清水、守住蓝天”行动,提升生态保障能力,构建“点线相连、花果相映、人景相宜、生态和美”的生态廊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巩固和提升十八里长峡等一批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珍稀动植物园。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水体污染治理,立足“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抓好南水北调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县、乡(镇)的水污染防控体系,建设水生态文明县。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田生态管理,推广有机、高效种养模式,加大“三沼”综合利用,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体系。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提升生态管理水平。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划定并严守各类环保红线。创新考评考核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探索开展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审计试点,逐步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环保重大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四)坚持开放发展,增强持续发展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统筹推进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促进全民创业。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打造小型创业基地、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繁荣创新创业文化,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加强投资路演、政策宣传,展示创业成果,促进投资对接和互动交流,为创新创业提供展示平台。 
 
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科技交流、区域产业合作、产业金融服务和产品贸易物流平台,全力打造出口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出口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深化与密云区的合作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对口协作长效机制。加强省际协作和省内市内通开,联合周边地区构建省际(市际、跨县)经济协作区。发挥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鄂渝陕省际协同发展;与陕西汉中、重庆巫溪、巫山对接,力争融入“长江经济带”;与陕西西安、安康、平利、镇坪、旬阳对接,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省内神龙架对接,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挥“汉江经济带”堵河源优势,联系市内竹山、房县倡导建立“南三县”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合作区,推进“南三县”协作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深化精准扶贫。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夯实扶贫开发基础,加强贫困地区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力供应、教育、医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设施等建设,瞄准扶贫对象,查准贫困成因,找准帮扶路径,选准扶持项目,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扶持到户、帮扶到人。创新扶贫方式,强化工作举措,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整村推进五大重点扶贫工程,提高扶贫精度和成效。加强扶贫开发监督考核,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扶贫资金整合推进机制,落实“四双”帮扶,构建县、乡(镇)、村“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慈善机构、爱心人士、返乡创业人员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着力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和实施教育扶贫,加强励志教育,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计划,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高位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督导。推进健康竹溪建设,加快创建健康促进先进县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省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挖掘和发展竹溪特色文化艺术,加强山二黄、敖宗祠、甘宗祠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和完善保基本、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保稳定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服务创新。深化“平安竹溪”创建活动,加强“十进网格”服务,提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覆盖全域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法治竹溪”建设,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推进严格公正司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优化公共安全环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发展蓝图,只要我们顺应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就一定能够谱写竹溪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开启发展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至关重要。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城市工作会、农业农村工作会及县委十三届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总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以扶贫开发为总揽,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蓄后劲、保生态、惠民生,加快“两区两地”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安全生产事故等指标控制在省市确定的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十大工程”: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