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云南省)2017年澄江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澄江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883 发布时间:2017-07-31 07:37:35
摘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5日在澄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澄江县人民政府县长范永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砥砺奋进,跨越前行,过去四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过去...
未来五年是澄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澄江精神,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抓住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一体化、三湖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四化”融合,坚持“5555”发展思路,开创澄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三区两城”目标,把澄江建设成昆明的“后花园”、云南和玉溪的“会客厅”、云南最美县城。Xsx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化率达62%以上,陆地森林覆盖率达59%以上,林木绿化率达64.9%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Xsx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坚持生态立县,引领绿色发展,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水中实现新跨越。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澄江可持续发展最深厚的根基和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实现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科学布局抓生态。加快调整完善抚仙湖流域产业规划布局,以开发低污染种植业为基础、高端休闲旅游为主导,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产业格局。突出重点保生态。严格执行《抚仙湖保护条例》,切实理顺抚仙湖管理委员会与澄江县职能职责,完成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全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搬迁一级保护区2.8万人,建成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多措并举护生态。强化“两污”和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推广中水回用,构建闭合截污干渠管网体系,实现污水“零排放”。引导规模养殖场退出抚仙湖径流区。加快“森林澄江”建设,完成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项目。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改造,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认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厉打击各类环保违法行为。Xsx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坚持旅游兴县,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国际生命健康城。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辐射带动力最强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导向,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健康+”、“互联网+”,着力打造“高原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构建“一城五镇多村”产城人文融合的生态系统,推动旅游产业规模集群发展,推进产村融合,实现旅游资源由全域开发向局部重点开发转变,由无偿使用向有偿服务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旅游功能全域布局。围绕“生态、休闲、度假、健康和会务”的功能定位,县城老城区打造古滇文化区,新城区布局生态休闲旅游区、政务会务服务区、生态康养区,建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游特色示范县城。旅游设施全域覆盖。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以“三环六联多辐射”的综合交通网、以抚仙湖通用机场为重点的航空网、以管道天然气为重点的能源网、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为重点的水网、以“宽带乡村”为重点的互联网建设,打通沿湖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支线和环线,创新完善快行慢游的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游服务体系,实现机场、车站与主要景区之间的无缝对接。旅游服务全域配套。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集餐饮、娱乐、购物、纪念品销售为一体的旅游文化综合体。打造以医疗康体为核心的生命健康城,建设“健康澄江”。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澄江”。实施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加速城市提质扩容。完成寒武纪乐园、仙湖锦绣及广龙、立昌旅游小镇等重大旅游项目,发展一批旅游度假、专业服务、民族文化、科普教育、生态园林、创新创业特色镇村,在景区景点加快游客接待中心、A级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慢行系统及购物街区广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全民创客行动”,扶持培育壮大特色农家乐、精品民俗客栈,建成一批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精品农庄、养生山庄、私人定制酒店,抓好自然观光、鱼藕美食等传统旅游产品提升和攀岩探险、低空游览等新业态开发,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抚仙湖的业态更丰富,让群众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化到百花齐放的旅游经营服务业中,让千家万户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生态城镇的福利。旅游环境全域优化。统筹推进“六城同创”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绿化、彩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立体推进,把每个景观、节点做成彰显生态旅游元素、城市特色文化、田园山水情怀的靓丽风景,将每个旅游项目都建成精品景区,推进全域景区化。完成“增绿添色·点亮澄江”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健康生态城。持续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让澄江山水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Xsx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坚持创新活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把改革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经济、技术和市场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化解房地产、建材等过剩产能,优化供需结构。深化农村、林业、教育、户籍、医疗、司法等改革。完善激励政策,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节能技改、信息化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坚持“四个一再”,着力招大引强做特,推动产业入澄、资本入澄、科技入澄、人才入澄,做到引进一个、投产一批、带动一片。加强特色产品出口企业的培养和引导,构建稳定多元的进出口商品体系,打造内外联动、互为支撑、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云南大学等友好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建专家院士工作站1至2个,培养引进一批企业管理、科技领军和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打造财富洼地、人才福地、创新高地。Xsx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坚持产业强县,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优一精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业全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科教康体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创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推广11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优势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拳头产品,绽放全域旅游魅力。依托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打造国际知名的古生物科考、科普、科研基地,发展科教、研学旅游。引进艺术界、传媒界知名人士,打造艺术家村、摄影家基地,引领中高端文创旅游发展,提高抚仙湖知名度。实施古滇文化休闲园等文化保护项目。加强对文庙及太平花灯、关索戏等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启动铜锅鱼系列美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中心医疗产业为龙头,带动健康养生、康体医疗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市场开发,建设抚仙湖体育精品赛事基地,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做大做强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主动承接“新昆明”部分物流功能,构建滇中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打造最具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园区。加强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完善社区商业体系,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以抚仙湖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做强农业观光体验、健康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4类庄园品牌。发展蓝莓种植1.2万亩、荷藕6000亩、景观苗木1.5万亩。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和著名商标。建设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以九村、路居、海口等优势产区为主的基本烟田生产基地。推进新型工业产能升级转型。坚持磷电结合,改造提升磷化工和建筑建材产业,把东溪哨片区打造成“云南最重要的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增容、扩量和提质为重点,加强“一园三片区”建设,着力引进高新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绿色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业,助推一二三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