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饶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饶平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9 发布时间:2018-02-20 08:18:31
摘要:。“十二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均高于省市平均增长水平,2015年达226.77亿元,约占全市的24.9%;人均生产总值达2.56万元,与经济实现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22%。...

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干预,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推进优生健康惠民工程,进一步普及和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加强优生促进工程工作网络建设。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5‰,预期寿命达79岁。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苏区健身广场等体育项目建设,加强镇、村体育设施建设,扩大镇级体育健身园,村村普及老少皆宜的体育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增强人民体质。
第四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与省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衔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并轨,确保新老制度平稳过渡。完善全面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底线民生补助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困境儿童等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群众和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发展医疗商业健康保险。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镇级敬老院建设,推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提升社会福利整体水平。加强残疾人生活和医疗保障,提高康复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和规范社会慈善组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事业。
第五节  加强平安饶平建设
适应公共安全新形势,推进平安饶平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面巡逻管控,提高路面见警率,抓好联防队伍和治安视频建设,促进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居家出行安全无忧。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气象、地震、地质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防灾预案和查灾、报灾网络,加强应急避难设施和自然灾害监测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推进重点薄弱环节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
加强和改善信访维稳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妥善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健全网络问政和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渠道,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零容忍”机制,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制定食品药品安全考核办法。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配备食品药品检测和执法设备。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交通、消防等安全管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将社区和农村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编制实施县消防专项规划,加快实现建制镇消防专项规划全覆盖。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支撑、监督管理、应急救援、宣传教育体系。
第十二章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县。
第一节  营造安定祥和的文化氛围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形成和谐文化氛围。
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苏区精神、“红头船”精神、“一根牛绳”精神结合起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全民行动,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四大文明引导行动,塑造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友好的公民风范。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营造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推进行业、部门和个人信用建设,提高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切实保护和传承好饶平历史文化精髓。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适当超前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快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县城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饶平县苏区文化传播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县图书馆续建扩建工程,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建设配置各镇、村二级文化设施,各镇均要规划建设一处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各镇社区、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和器材配置工作。至2020年,全县实现各镇拥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各社区(村)都拥有文化活动室、活动小广场和演出平台。
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表演、农村电影放映等活动,推进文化巡展、巡演、巡讲等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丰富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实施精品战略,充分挖掘原中央苏区县品牌的文化价值,打造具有饶平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文化精品。
加强历史传统文化保护。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将道韵楼、雷音寺、古楼文祠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为绝对保护区,分期分批做好保护规划和修复工作。加强古城风貌管理,对全县历史文化文物进行普查,选取有较高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申报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视潮剧、潮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传承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习馆(所)。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得到延续和弘扬,促进民间艺术振兴发展。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大文化发展投入,丰富文化产品,增强文化发展活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优化文化投资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文化发展的投入,推动文化投资的多元化发展。创新文化管理机制,调动社区、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文化的管理和服务,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村服务网格进行管理。
打造文化市场新格局。繁荣文化消费市场,打造文娱演艺、图书音像、美术印刷、文物古玩、文化旅游、互联网服务市场等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大版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社会环境,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产品。鼓励民间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等规范化发展。
第四节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推进文化与创意设计、旅游融合发展,创作一批饶平特色文化和红色文化精品,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示范区。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红色、土楼和民俗文化旅游业。整合苏区文化公园、海山镇广东抗战第一仗指挥中心旧址、上饶茂芝全德学校故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创作一批红色文化精品,传承发扬好苏区精神,打造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强道韵楼、里秀楼等特色民居资源开发,创建“中国土楼大观园”品牌。深入饶平挖掘民间习俗,创作场面宏大、游客广泛参与的潮剧、潮曲等民俗文化表演。擦亮钱东镇“广东旅游名镇”品牌,推动绿岛山庄等景点景区等级创建,选取具有历史文化风情的村镇,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村,打造饶平文化名片。结合黄冈县城“三旧”改造,谋划建筑特色、文化艺术展示、饮食文化、小商品文化等特色街道,打造文化旅游集聚区。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融合发展,创新设计和理念,推动饶平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元素与时代元素有机结合。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广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促进创意设计与现代生产生活、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第十三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饶平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系统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提升饶平生态文明水平。到2020年,美丽饶平建设成效凸显,打造成为广东省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增强生态涵养功能,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提高生态效益。
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海山海滩岩田、山门山苏铁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西岩山森林公园、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沿海防护林的生态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中幼龄林抚育改造,修复区域地带性森林植被,大力推进林木良种化,构建森林生态屏障体系。加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治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完善森林火灾应急管理体系,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67.9%,森林面积达167.29万亩,森林积蓄量达386.9万立方米。
保护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建立水域生态保护和管理体系,保持和维护水的自然流态,严控对天然河流、湿地的侵扰。加强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引导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优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恢复湿地功能。
打造城乡绿色开敞空间。开展新一轮绿化饶平大行动,加强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的建设。加强绿化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绿化美化城区、园区、村庄、道路和公园等公共空间。加快绿道网规划建设,沿柘林湾岸线、河湖和旅游景观线路建设绿道主干网,打造居民休闲栖息地。以“一河两岸”为重点,推进黄冈河沿河长廊绿化亮化工程,打造具备饶平元素的立体化景观带,提升县城宜居品质,促进城市升级。
第二节  改善环境质量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快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城乡环境。
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抓好陶瓷、纺织印染、电镀等严重污染行业治理,加大工业锅炉、窑炉的淘汰和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城市扬尘治理,全面加强城市道路、建筑工地和堆场码头抑尘降尘。加强机动车污染减排,全面淘汰“黄标车”,提高新车环保准入门槛,继续加大油品升级力度。到2020年,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100%。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