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7年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康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19-10-10 08:22:17
摘要:预计到今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0.95亿元,比2011年净增9.57亿元,年均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29亿元,比增2.82亿元,年均增长18.7%;大口径财政收入3.21亿元,比增1.48 亿元,年均增长13.16%;固定资产投资79.14亿元,比增49.1亿元,年均增长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8亿元,比增2.08亿元,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84元,比增11841元,年均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11元,比增3253元,年均...
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主要任务是: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盯紧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1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3.8万贫困人口,突出“六个精准”,强化“853”挂图作业,强力推进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大力实施“七个一批”工程,确保2018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实现整县脱贫。要全面落实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整合项目资金,利用好国开行支持贫困村社基础设施贷款,五年内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解决216个贫困村4.6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完成5668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应搬尽搬;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实现贫困村有线网络和动力电全覆盖,文化、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多方培育特色富民产业,按照“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产业,实施精准培训,逐步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致富技能,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力争到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多方优化公共服务,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实现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幼儿100%就近入园,配套实施贫困乡村文化站、便民超市、金融服务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每年将9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80%以上的涉农资金、20%以上的公共财政增量资金用于特困片区脱贫攻坚。强化金融扶贫,融合“双联”行动,凝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突出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以链条延伸、市场拓展、提质增效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区,培育壮大一批实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优做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把康县建成全市全省重要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基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林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扶持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创建著名商标,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上有新突破。以争创全省农村电商示范县为目标,深化“互联网+”特色农业行动,加强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网站的合作,组织特色农产品进馆和上网销售,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效益。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好企业运营服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现代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乡村工业,扩大小微工业企业规模。以创建国家级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紧扣康县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布局,加快完善王坝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的聚集、服务功能和孵化能力,力争有更多工业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同时,加快三官以物流仓储、加工交易为重点的建材园区和豆坝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同步推进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物流、电子商务等企业入驻园区,引导同类企业集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各项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促进非公企业发展壮大。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着眼建设全域旅游大景区,着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历史传承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宜游目的地”为目标,全方位推介“康县—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的旅游金字招牌,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尽早完成阳坝梅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和梅园沟国家5A级景区创建命名工作,规划建设五星级宾馆、温泉山庄、乡村宾馆,努力提升全县景区品位和知名度,实现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翻番目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以仓储、物流配送、产品交易等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积极融入关中--天水--成渝等区域物流中心。大力促进商务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家政、养老和商业服务等新兴服务体系。加快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进宽带网络、物流配送等设施向贫困村延伸,到2021年实现村村通宽带,在全县三分之二的村建成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切实把电子商务打造成销售农产品、助推精准扶贫、提高群众收入的有效载体。积极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各领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抓牢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机遇,全面改善农村人饮、通行、电力、通讯条件,巩固扩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着力建设生态休闲、观光养生、特色农业、地域民俗、文化体验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促进产村融合发展,激活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推进“乡村舞台”建设,注重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争创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努力把全县350个行政村全部打造成宜居宜游的山水田园画卷,让美丽乡村建设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惠及广大群众。与此同时,按照“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山水园林县城”目标定位,依托实施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好“多规合一”成果,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城市建设攻坚战,着力推进以城关镇赵坝、咀台城中村及县城滨河路等为重点的旧城区集中改造,推进以城西新区功能完善、东西出口汽车站建设等为重点的新区开发,全面优化路网、管网结构,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县城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依法加强城市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筑,提高城市管理经营水平,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大力提升重点小城镇和建制镇建设水平,有序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立足山水自然优势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务工人员就地城镇化,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力争到2021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6.7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基本形成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新格局。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六)着力夯实城乡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坚持交通先行战略。抓紧抓牢省委、省政府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康县至略阳、康县至琵琶等高速公路和毛垭山隧道、陕西阳平关至陇南康县至九寨沟铁路建设项目,争取建成通用机场和直升机机场各1处。建成县城至阳坝旅游公路,规划并加快联网路、产业路、旅游路、便民路的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力争到2021年,全县1640个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加强水利信息能源保障。继续推进西汉水、平洛河、燕子河等“一江十四河”河流和山洪沟道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建设重点河段防洪减灾和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保障城乡防汛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提升城乡用水安全和保障水平,力争到2021年,全县100%的城乡居民用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宽带乡村”,不断推进“智慧康县”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进一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天然气管网延伸等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能源保障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好生态文明示范县、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加强天然林、长防林建设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推进全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分片区建成一批乡村区域中心垃圾填埋场,为旅游扶贫示范村配建污水处理设施,努力把康县建成山青、水美、天蓝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lm1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七)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一支优秀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优化育人环境,尽最大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盼。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全面实施好一对夫妇生育两孩政策,落实好医养结合的养老机制,加快推进“健康康县”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就地能看大病的最低愿望。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乡村文化,力争到2021年,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设施完善的农家书屋、功能齐全的农民健身场所,建成上等级、服务一流的基层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场所,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优质精神文化需求。围绕打造农民工创业基地,加强就业培训,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促进全社会充分就业。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落实残疾人人权保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关爱“三留守”人员,探索农村养老关爱机制,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最大限度发挥好政府对底线民生的兜底保障作用。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