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江苏省)202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苏州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02-06 10:05:03
摘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城市前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50.9%和55.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72家,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额总体稳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左右,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8%,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4000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6%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高于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下达任务。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新一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聚焦科技创新,奋力激发内生增长动力。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有效提升科创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充沛动能。一是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深化与大院大所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办好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招才引智活动,新增姑苏领军人才350人以上。优化外国人才服务举措,加快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促进资本、科技、产业高水平循环。二是搭建高端创新平台。持续推进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太湖科学城、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等建设,支持太仓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提速发展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和声学产业等技术创新中心,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三是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量力争超过1万家。遴选瞪羚企业300家,认定独角兽培育企业100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入库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5000家。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四是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数达到1.4万家。大力实施姑苏创业天使计划,最大限度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搭建创新服务网络,增强自主创新广场和市双创中心服务功能。在创业孵化器、人才公寓等方面加强探索,建设一批创新社区。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和质押融资,打造跨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聚焦有效需求,全力促进经济稳健运行。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一是狠抓有效投入。发力招商引资,强化与世界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招引更多央企、外企、民企落户苏州。完善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实施总投资1.5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年内完成投资超2200亿元。强化工业投入,实施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0个,完成工业投资1700亿元。加速新基建、新城建,推进5G基站建设和全光纤网络部署,累计建成5G基站2.7万个。二是激发消费活力。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双12苏州购物节”品牌。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积极发展直播经济、网络购物、无接触零售、在线教育医疗等新消费业态。促进文旅融合,扩大文旅消费。打造消费金融生态圈,助力消费升级。实施观前、石路等核心商圈升级改造,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创优夜间经济,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三是力促外贸稳定。鼓励企业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契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施信保专项措施,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强化口岸协调服务保障,持续降低通关成本。深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平行进口汽车等试点,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华交会等展会,做好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组织工作。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聚焦数字经济,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发展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数字经济规模,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实施5000个改造转型项目,建成15个市级以上智能工厂、300个示范智能车间。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争取更多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落户苏州。二是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塑造核心竞争优势,建成1~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前沿新兴领域,建设10家特色先导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新增15家生物医药潜力地标企业。实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用好差别化用地用能等政策,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新增20家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0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造就一批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落实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争创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进与文旅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实现更大突破。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本土平台型企业。发展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资本中心建设,增强区域金融中心功能。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聚焦改革开放,致力营造最优发展环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企业家扎根苏州勇创大业。一是纵深推进改革。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助力企业发展。加快市域政务服务标准化,同一事项实行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打造法人服务总入口,推动服务政策“一键直达”。深入推进全市“一件事”改革、电子证照应用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举措,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力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亮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和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三张名片。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发集团跻身全国首批金融控股公司。按照省部署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二是推动开放发展。擦亮中新、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等对外开放金字招牌,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争创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提升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功能,强化精准招商,积极开展云招商,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三是强化合作交流。鼓励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健全走出去风险防范机制,优化对外投资保障体系。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口岸开放,促进中欧班列、东南亚卡航稳定有序运营。完善投资运营和资产管理模式,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抓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南北挂钩工作。推进外事、对台、港澳和侨务工作,办好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KCd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5.聚焦功能优化,合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精细化管理,丰富底蕴、涵养品质,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一是以更实举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对接上海、融入上海,探索沪苏同城化发展新路径。深化虹昆相、嘉昆太、青昆吴等合作,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行动,项目化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交流协作。加快苏州北站、苏州南站高铁枢纽和南沿江城际铁路、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等建设进程,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北沿江高铁、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建成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启动实施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昆山沿沪大道对接青浦胜利路等工程,力争张皋过江通道尽早动工。推动苏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畅通物流大通道。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协力打造“江南水乡客厅”,加快建设生态美丽湖泊群,强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合力共建苏锡常都市圈,深化与南通跨江融合发展。二是以更高标准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和土地要素支撑,创新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建成通车轨道交通5号线,加快推进6号线、7号线、8号线和S1线工程。完成城北路改建、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等连接通道工程。启动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打造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数字底座。推进8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程。开展中心城区11条主次干道和100条支路街巷架空线整治入地工程,新增人防设施110万平方米。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实施“一网通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效能。完善绿色出行换乘衔接,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139个。深入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全市新增停车泊位10万个。扎实推进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力提高道路交通通畅度和安全度。三是以更优理念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施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计划,充分发挥姑苏古城保护与发展基金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把古城作为“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启动绿化景观提升行动计划,营造体现苏州古城风貌、江南文化特色的绿意空间。推进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保护修缮、虎丘地区综合改造、七里山塘全线贯通工程,促进五卅路(大公园)、丁香巷等片区保护利用。做好昆曲、评弹、苏工苏作等保护传承,精心打造国家会展中心“苏作馆”。四是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巩固禁捕退捕成果,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保障。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新增湿地保护面积2万亩,加快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打响“太湖生态岛”品牌。紧扣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高固废危废处置能力,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垃圾分类终端处置项目建设,完善收运处置全链条管理。开展绿化造林,新增及改造绿地300万平方米,新改造公园和口袋公园100个。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白鹤滩清洁水电苏州特高压受端工程,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健全生态安全领域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降低环境风险。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