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郁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郁南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 发布时间:2019-01-23 09:47:26
摘要:“十三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约17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约3万元。...
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图4 郁南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城乡防洪治涝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主要任务,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业、林业和生态建设。重点实施西江、南江河综合治理,城区排涝以及中小河流防洪专项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主要江河堤防建设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向阳、大河、云霄三个中型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大城镇、园区供水能力和管网建设力度,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加大对农田、林业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提高农田、林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落实水土流失区的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稳步推进太阳能、沼气等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工程项目建设,开发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农业综合信息采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五大应用系统。继续抓好粮食主产区的灌排工程建设,完善田间排灌系统,修建和改造田间工作道,配套完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着力解决好水库、管道、干支渠及渠系建筑物的蓄、引、输配水安全等问题,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力争到2020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95%以上,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8%以上,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5%以上。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座,新增处理能力0.8万吨/日,配套管网建设17.23公里,全县主要中心镇基本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巩固拓展“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县”成果,确保2016年完成“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制工作,引入社会资本,全面启动探索PPP模式,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中心村及圩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及交通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所有中心村和西江、南江沿线村庄基本建成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完善收集管网。力争到2020年,新建农村污水收集管网25.3公里,新增农村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加大渔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力争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大力推进向阳、云霄等主要湖库水质恢复工作,取缔人工投饵料鱼类网箱、围网等无序养殖,力争到2020年底水质达到三类功能区划要求。鼓励畜禽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物统一收集和治理,到2020年,全县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配套完善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建设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并建立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县实现100%的重点镇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县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发改建设、经济和信息化、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管理体制调整。县、镇政府和各级部门做好政府职能的“加减法”,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努力使行政效率更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建立首办负责制和承诺办结制等制度,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整合网上办事大厅、公共资源交易、农村“三资”管理等平台,加快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公开和网上监控,加快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三规合一”等工作,推行“一门式”政务服务并开通至镇。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价格机制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新。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和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等,完善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落实完善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样化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法规和争议调解机制。建立企业家和专业人才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监管能力。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资源竞争配置机制,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推进企业投资体制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审批清单和监管清单的“三单”管理;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主要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主的PPP模式;健全和优化招商引资的奖励机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加快推进预决算公开;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加大对全县重点产业及其产业链条建设、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机制;推进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加大存量债务化解力度,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税收征管,增强综合治税力度。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深入实施农村普惠金融“八项行动”,全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农村金融促进农村治理、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途径;不断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融合经营模式,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4.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深入推进“全省社会保障卡政府公共服务应用试点示范县”建设,整合各类政府公共服务对智能卡的需求,加快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乡村助农取款点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卡的服务体系与运行管理机制,集约建设、共享资源、协同运行,力争在2016年12月底前使社会保障卡成为群众办理政府各项公共业务的专用卡,真正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一卡通”。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快“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对全县各村“三资”进行全面核查和造册登记,录入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运作,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便民代办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和落实村“两委”干部每周集中学习制度,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和运作,深入探索第三方评价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维护稳定的核心作用。探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途径。抓住我县成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的契机,结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整合各类资源,试点探索统一规划,“打包”建设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环境综合整治、供水供电、科技资讯、社区服务等基本公共设施,完善配套,通过村民自治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整体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补足农村发展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坚持协调发展,强化统筹兼顾,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格局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推进县域扩容提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按照明晰“定位、功能、职责”原则,统筹推进“重点城市化地区”(都城、平台、连滩3镇)、“工业化促进地区”(大湾、河口、宋桂、南江口4镇)、“特色农业与生态协调地区”(桂圩、通门、建城、宝珠、大方、千官、东坝、历洞8镇)三种类型功能区建设,突出“一核”,统筹“三圈”,打造“三带”,推动县域协调发展。“一核”,即打造县城核心区。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综合商务、星级酒店,发展县城综合体和旅游商贸经济;改造提升县城区域,构建功能完备的县城综合商务圈,推动新型城市建设。“三圈”,即统筹推进三个产业经济圈协调发展。北部都市生活圈,依托县城、高铁站场,重点发展商业配套、商贸物流等服务产业,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中部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圈,提升传统农业和加强生态保护,发展规模化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在保护中特色发展;南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圈,强化连滩县域南部副中心地位,大力推动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郁南集聚地大湾片区建设。打造“三带”,即沿南广铁路、省道368线及西江航道打造西江发展带;沿广梧高速公路打造高速公路发展带;沿南江及云岑高速公路打造南部发展带,结合县域交通发展轴线,以三条发展带串联三区。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图5 郁南县主体功能区方案图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县城扩容提质。规划形成“一环、两轴、一心、四区”的空间结构。一环:环城山水廊道,由西江、鹅公山、斧头山、竹头山、石眉山等自然山水元素构成,既是县城规划区的生态屏障,也是城市发展的门槛,规划将内部生态绿地网络与该廊道连通,形成山水交融的复合生态网络。两轴:包括九星大道发展轴、新城商业发展轴,九星大道发展轴为南北向城市中轴线,道路两侧建设新行政中心、九星湖公园、文化中心、体育公园、人民医院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及九星新城商业综合体等商业设施,构建县城扩容提质发展的引擎及宜居宜业的核心;新城商业发展轴是以二环路串联大王山森林公园、九星湖公园、虎头山组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是联系旧城区与九星新城的重要界面。一心:即县城中心,以九星新城核心区集聚公共服务、商业、居住等功能,打造辐射服务县城乃至全县的核心。四区:包括九星新城区、旧城区、都城轻工工业区、高铁经济区。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图6郁南县城空间结构规划图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县城建设,至2017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图6郁南县城空间结构规划图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县城建设,至2017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年,把县城创建成为广东省文明县城。突出抓好南广铁路交通枢纽,九星新城综合体、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新城的城市品位。坚持产城融合提升集聚能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以及商贸物流等城市产业项目,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大力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新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建设用地效率,推动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居住、行政服务等功能加快向九星新城集中。加强旧城改造。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更新改造。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系统、保障性住房系统、城市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文化系统和城乡风貌设计,通过整体改造合理平衡老城旧城容积率,疏散人流,减轻设施压力,同时更好地保护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街区和建筑,提高县城宜居水平,建设保障到位、疏密有致的具有浓厚岭南风貌的滨江宜居绿城。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县“三旧”改造面积达3951.79亩。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加快连滩经济副中心规划建设。结合郁南南部区域的现状特点,加快推进以连滩为核心,千官、大湾、河口、宋桂、东坝五镇联动互补的南部区域副中心,增创郁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重点推动形成“一核、一带、一镇、三基地”的南部区域空间布局。一核:即南部区域综合服务核,打破行政区划,实现连滩一体化发展,强化综合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等级、档次,引导南部区域集聚建设。一带:即南江生态文化旅游带,依托南江流域良好的人文生态景观资源,构建贯通南部区域,集产业、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南江生态文化旅游带。一镇:即千官绿色风情小镇,依托千官镇良好的生态风貌、城镇配套、风俗民风,通过环境、设施的优化、生态绿色产业的建设,打造为南部区域特色的绿色风情小镇。三基地:即大湾、河口、宋桂三个特色产业基地,依托规划区现状产业资源,打造以大湾化工产业基地为主,河口、宋桂为辅的三大特色产业基地,构建南部产业集聚区。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图7 郁南县南部区域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图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GS7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1.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深化县域经济副中心规划,加强中心镇建设,促进人口、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提升中心镇对人口集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切实维护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园区建设被征地群众的利益,落实保障政策、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和谐征地拆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平台镇建设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工作。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