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黄石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1-04-30 11:14:06
摘要:全市经济总量确保2500亿元、力争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质量、产业能力、产业生态、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全面提升,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突破,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之城。...
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深入挖掘黄石地域文化内涵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推动矿冶工业遗产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擦亮“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名片,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华新水泥厂旧址等博物馆、文创园全面开放和汉冶萍煤铁厂旧址、东钢工业遗址等文保项目建设,活态化恢复老矿、老码头(站)、老街区、老厂、老路“五老”遗产功能,努力打造6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力争打造2个以上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加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保护建设。大力传承乡村文化,推进浮屠镇玉堍村、王英镇大田村等13处传统村落保护、整治和综合开发。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发展壮大文化产业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推进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型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战略,重点实施黄石日报社、黄石广播电视台等数字化提升战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意设计的运用普及,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实施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孵化培育工程,支持文旅投、园博文旅、大冶湖文旅等国有文产主体与尹解元石雕、佛圣堂木雕等优秀民营企业兼并重组、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突破性发展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网络服务、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打造文创孵化平台,成立黄石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打造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一批文化名家工作室、大学生文创工作室,做大做强磁湖汇众创空间,依托在黄高校,打造集教学、传承、产业、培训、展示于一体的文创空间。提升社会文创能力,举办“创客文化节”,开展“创意赶集会”,培养一批互联网文创人才,提升全民文化创新创意能力。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独具黄石特色的文旅品牌。探索“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文化+旅游”为文化赋予新的竞争力,通过“旅游+文化”,为旅游增添内在生产力,通过“文化+旅游+工业”为黄石城市更新注入新的魅力。加大黄石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水生态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推出中国工业史诗旅游带、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带、富河流域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带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和线路。打造一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品牌,以旅游小火车为主线,串联现有工业遗产资源,以长江“黄金岸线”为轴线,丰富长江文化内涵,以磁湖为中心,打造黄石文化“客厅”和“餐厅”,以大冶湖生态新区为核心,打造商旅文体的“水上综合体”。打造一批集文化创意、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以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特色小镇、商业街区等为依托的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完善文化创作生产支持政策,给予土地储备、农转用指标、项目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完善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加强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加强市场主体管理,实施文化市场主体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旅游协会健康发展,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健全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持续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文艺院团改革,开展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环境。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十二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一节 提高就业和人民收入水平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打造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容量,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创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示范城,建成区域性就业创业中心。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擦亮国家创业先进城市金字招牌。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和保障制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精准施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认真抓好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万人以上。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探索与黄石产业特色相适应的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新型学徒制、前厂后校、校企合作、订单教学、工学交替等职业培训形式,形成技工教育与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推进国家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创建一批现代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一批素质过硬、创新力强的地域特色产业工人队伍。到2025年,实现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13万人。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激活全要素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对劳动者求职就业全程服务,建设智慧就业创业信息化云平台,推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发挥好产业用工联盟作用,调度保障重点企业用工。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落实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健全工资协调保障机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性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开展“无欠薪”城市创建。支持居民通过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政策落实精准性,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落实临时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打造鄂东区域教育中心,建成教育强市。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五育并举,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增强高中育人实效,推动义务教育学校特色化发展,建成一批特色教学、特色活动、特色管理、特色文化学校,建设一批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艺高中和综合高中,逐步从分层办学走向分类办学,实现错位发展。推进体教融合发展,传承乒乓球、体操、国际象棋、篮球等优势项目,创建学校体育教育特色项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教师研训模式,建立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创建国家、省级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促进教育优质全面发展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快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花湖幼儿园、大冶东风路幼儿园等60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等项目,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3%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5%,每个乡镇有1个公办幼儿园。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墨斗山小学、大冶第二实验中学等58所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改造等项目。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小、弱、散”和城镇学校“择校热”、“大班额”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实施黄石二中滨江校区、阳新二中等12所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工程,提前应对高中学位矛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开展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大冶中等专业学校、阳新县职教中心等项目建设,创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鄂东产教融合发展高地。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适配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实施“一流学科”“双高”“优质校”建设计划。建设光谷东大学城,积极引进武汉和省外高水平大学来黄建设分校,支持在黄高校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教学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好特殊教育,确保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完善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和线上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深化教育“三项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新高考等“四个单项”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建立市级基础教育招生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建立健全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改革学校教育工作评价,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不够用”“留不住”问题。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加快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优秀教师交流,探索建立公办、民办学校联合教研机制。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对县级政府及市直部门相关职能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机制,建立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全覆盖的教育督导评估监测机制,推进教育督导管理系统平台运用,创新教育督导方法,提高督导工作效能。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搭建全市一体化的智能化教学服务平台,整体推进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组建市县教育网和学校接入网的教育专网,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学点。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校园治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大力推进“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农村偏远学校的应用,构建与教学点网校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建设多渠道融合的在线教育体系,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快速切换、精准投递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打造和培育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智慧校园示范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全面推进健康黄石建设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健康黄石、体育强市。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提高疾病防控和应急救治能力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疾控工作投入机制,重点加快公共卫生实验室和重大疫情信息平台建设,实施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2+实验室、阳新县P2实验室、西塞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物资储备库等公共设施平战两用升级改造,实施黄石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大冶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立独立建制的市120急救中心,构建水、陆、空协同的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城区10分钟急救圈、农村30分钟急救圈,加快乡镇急救中心(站)建设和急救装备配置。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构建均衡协调的医疗服务体系QxY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健全市、县、乡三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引导优势资源向防治两用领域、重点专科、城市新区、基层社区转移,大力实施基层卫生机构提升工程,建设大冶市还地桥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阳新县乡镇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实施以市中心医院黄金山院区为核心的卫生健康城等项目,推动市中心医院建设成为鄂东健康医疗服务中心,支持各县(市、区)主要医院提档升级建成片区医疗中心,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黄石市中医医院中医传承大楼等项目,着力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基地,中医专科联盟、中医医疗康复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建设,力争新增 1-2 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积极推进运动康复专科建设。建设黄石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构建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探索“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

发表评论

频道精选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