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辽宁省)调兵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调兵山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18 发布时间:2016-08-10 10:18:30
摘要:十 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调兵山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深化各项改革开放上项目的攻坚期,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 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调兵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性的规划...
“十 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调兵山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胜期,是深化各项改革开放上项目的攻坚期,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产 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调兵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总体性的规划,是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 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指导性文件,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市人民聚力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一)基础与优势
“十二五”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入实施“四个推动”战略,不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为“十三五”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结构更趋合理。2015 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0亿元,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现37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47.1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实现6500万美元。三次产业调整为7.9︰62.0︰30.1,产业结构向“一产稳定、二产优化、三产逐步提升”方向转型。
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招 商引资成效明显。通过组建专业招商引资队伍,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72个,投资总额118.51亿 元。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入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晋升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不断做强做大,润滑油加工基地成 为省内第二家再生资源产业园,调兵山市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煤机装备制造、新型能源、润滑油加工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地方规模 工业比重65%以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时代广场、调兵山市场、商业大厦为主体,以兴隆百货、双燕旗舰卖场为龙头的核心商业圈基本形成,商贸流通集聚 区成功晋升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完成温泉度假区及辽北影视城起步区建设,蒸汽机车博物馆和调兵山风景区分别晋升为国家 AAAA级和AAA级景区,蒸汽机车景区荣获“辽宁十大人文景观”称号,“十二五”期间吸引百余部影视作品在我市取景拍摄,年吸引上万人前来旅游观光,金湖山庄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精品高效农业初见成效。全面完成“三个1万亩”发展目标。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 镇载体功能不断加强。完成城南新区“五纵七横”路网和新调线、中华路、环山路、创业路、新梨公路等城市道路修建工程,全市通车里程达到352.067公 里,城区面积扩大7平方公里;实施了城市供水、燃气管网改造工程,到2015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1%,实现城区居民24小时供水全覆盖。建成燃气 管道215.3公里,燃气普及率达到94%。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调兵山市注重生态建设,坚持绿色崛起,重点实施了新开河综合治理、节能暖 房、镇级垃圾中转站、城市热源厂、城南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对火电、水泥等行业和 领域进行重点整治,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全面完成总量控制目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十二五”期间,巩固了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成果,先后 获得国家“节能暖房”工程重点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等多种荣誉,继续被评为省“绿叶杯”竞赛优胜市。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 39.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99平方米,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发展道路。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 全省县级市中首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跻身辽宁省首批教育强县;提前四年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达标市”、“全国科普示范 市”;城市化水平达到84.1%(户籍城镇化率75.3%),在铁岭市位列第一,在全省排名第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 长,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58元,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889.5元,年均增长8.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7%,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实施沉陷区村屯整体搬迁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到2015年末,动迁安置4919户棚户区居 民,930户农民陆续搬上楼房。
(二)问题和制约
总体上,调兵山“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成绩明显,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十三五”期间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结构亟待调整。调 兵山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产业结构的选择中存在着结构刚性约束,表现为产业结构高度单一的特点,虽经多年经济结构调整,但资源产业“一煤独大”的局面 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即使形成一些接续替代产业,也多是煤炭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生产性服务 业。总体上看,经济体系呈粗放型格局。经济总量小,总体实力不强;资源依赖性强,包容性发展能力弱;市场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相对缺乏;资 源利用率低,循环经济体系虽初步建立,但尚待完善。
城市功能有待优化。随 着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对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但目前市政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够合理,配套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供水、供热、供电、供气及医院均分地企两套系统,造成 公共资源浪费和维护管理不便。
采空区沉陷问题将长期存在。受 长期超强度开采影响,调兵山地表沉陷严重,全市34个村中有23个村压煤,其中20个村地表已严重变形和塌陷,形成≥1m的沉陷区面积6145 公顷,并 以每年260公顷的速度递增。采空区沉陷综合治理任务繁重且难以短期全部完成,需要巨大投入,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地企关系尚需深度融合。铁能公司主辅分离工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地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视投资者为上帝、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牢固,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有缺失,依托铁能公司上项目,服务支持大企业发展还没有完全到位。
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待于在“十三五”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新形势新要求,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和变革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正从经济向科技、政治、军事和国际治理等领域传导,全球利益格局的博弈更加复杂激烈。
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创新驱动成为贯穿于发展全过程的一条主线。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走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是调兵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 省内环境看,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沈阳被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调兵山市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伴随国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辽宁省进一步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建设等,实施“五项转移”扶持,为我市发展项 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提供了机遇。同时,沈阳经济区的一体化建设,已成为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沈阳市积极加强与经济区各市合作,不断推进在教 育、社保、交通、卫生、金融、检验检疫等多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协同进步。调兵山作为铁岭市域副中心城市及沈铁工业走廊上的节点 城市,有助于我市把握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及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不断探索用新体制、新机制、新思路、新方式走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在 看到“十三五”时期历史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区域发展格局看,我市处于东北振兴、沈阳经济区的边缘地带和灰色区域,区位优 势不突出,亮点不明显,与周边县(市、区)的发展对比中,处于资源配置、政策扶植的劣势。同时,由于区域面积小,未来发展空间受资源约束明显。从发展阶段 看,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已探明资源的日趋减少以及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低迷,资源型主导产业格局困难加剧,可持续发展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从发展动力看, 调兵山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缺乏支撑,缺乏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创新创业文化和氛围,面临着发展动力不足、接续产业衔接不畅等诸 多挑战。“十三五”时期,调兵山亟需前瞻谋划,主动布局,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排除千难万难,下定决心,坚持转型,坚持突破,推动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第二章  发展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生态文明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的总基调,全面实施“六大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培育生态文化,净化政治生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把调兵山建成法治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生态城。
二、基本原则
坚持多方协调、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由简单的环境质量达标向全面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转变。
坚持集聚集群、高效集约。鼓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建立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着重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效应显著的产业。
坚持科技支撑、自主创新。充分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强生态城建设的科教支撑能力,在各个领域建设中融入产业链、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创新性地发展区域经济,稳步推进生态城建设。
坚持多规衔接、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开发区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多规衔接”。
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突 出近期工作重点,优先抓好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使生态城建设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分级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调动 全社会积极性参与生态城建设,拓宽生态市建设融资渠道,拓展对外开放、合作领域,加强与各方面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在更广领域、更大空间和更高层面推动 生态城建设。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市基本形成以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清洁生产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资源保障体系;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体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繁荣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到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望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
(二)发展定位
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按照“环保、集聚、集约”的思路,把循环经济产业作为全市提升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结合国家产业政策,遵从经济发展规律,依托已有产业基础,着力突出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化工等主导产业业态,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区域商贸发展中心。提高全市对外开放水平,结合调兵山自身资源特点及区域客源需求,打造大商圈、建设大市场、培育大企业、构建大统筹,突出重点,着力把调兵山打造成辽北地区乃至东北的特色商贸、旅游中心。
生态宜居新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依托具有调兵山特色的生态人文景观及城市文化特色,统筹新老城区开发改造,统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调兵山建成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生态城。
(三)指标体系
按照省和铁岭市确定的“十三五”指标体系,结合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确定调兵山市“十三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指标共42项,分为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六大部分。
 
专栏1  调兵山市十三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2020年
指标
总量
增速
属性
1
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8100?
9
预期性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
96
/
预期性
2
新增城镇实名就业
万人
0.32
 
预期性
3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3
预期性
4
贫困人口发生率
%
/
0.05
预期性
5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
10.5
/
预期性
6
棚户区改造
万套
0.787
 
预期性
7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59
9
预期性
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7.66
5
预期性
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00]
10
预期性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6
10
预期性
11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40
/
预期性
12
户籍城镇化率
%
78
/
预期性
13
互联网普及率
%
/
90
预期性
14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率
%
 
≥20
参考性
15
科技进步贡献率
%
61
/
预期性
16
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
2.5
/
预期性
1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亿元
20
18.7
预期性
18
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1400
5
预期性
19
新增外贸出口企业
新增10个,累计达到32个
/
预期性
20
[招商引资项目数]
175
16.7
预期性
21
[招商引资额]
亿元
310
9
预期性
 
 
 
 
 
 
 
22
[耕地保有量]
公顷
14056
 
约束性
23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吨/万元
达到上级标准
≤20
约束性
24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
%
达到上级标准
≤0.9
约束性
25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
达到上级标准
/
约束性
26
PM2.5浓度下降率
%
达到上级标准
/
约束性
27
森林覆盖率
%
达到上级标准
 
约束性
28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13.36
4
 
29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100
约束性
30
工业用水重复率
%
 
≥40
约束性
31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约束性
32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且无危险废物排放
 
≥90
约束性
33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2
约束性
34
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
 
≥30
参考性
35
秸杆综合利用率
%
 
≥95
参考性
36
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约束性
37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95
参考性
38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
 
≥3.5
约束性
社会治理
39
人口自然增长率
 
3.2
约束性
40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
 
>95
参考性
41
基层民主参选率
%
82.8
/
参考性
42
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
%
0.546
/
参考性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