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兰州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 发布时间:2019-10-05 07:52:53
摘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达到3050亿元,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65%、16%、6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8%以上和5%以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发展,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以上,科...

  注:1.>为达到以上,<为控制在以内,[]内为五年累计数;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2.人口年均增长为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3.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形势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处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同时,国家宏观调控由传统强化需求端作用转向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继续扩大投资、消费、出口有效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土地、资源、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优化配置,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或引导有效需求,建立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总体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是兰州新区建设的机遇。未来五年,兰州新区伴随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入驻企业的投产,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发挥,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将逐步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政策平台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兰州争取到的国家级新区和众多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在“十三五”时期发挥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三是创新驱动的机遇。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我市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必将高效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必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四是对外开放的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围绕国家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站和国际港务区建设加快推进,兰州对外开放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将大幅提升,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将持续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兰州市将会成为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战略平台。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兰州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布局不均衡。工业总量的85%集中在黄河河谷的主城区,第三产业的50%以上集中在城关区,部分产业园区活力不足、优势不明显、产业集聚水平低。二是一产、二产、三产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中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较高、污染排放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服务业以传统业态为主,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现代农业规模小,加工转化水平低,增值链条短。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四是城市建管水平较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支撑发展的综合承载力不强,尤其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欠账大,畅交通、治污染任务艰巨,实现城市科学高效管理任重道远。五是民生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加以解决。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三节 指导思想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省委“八个转变”、“八个并重”和“六个重大支撑”的新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推动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建设,持续做大做强做美兰州,把兰州建成山水城市、宜居城市、活力城市和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新发展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着力突破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兰州新区和主城区互动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各县区联动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发展,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大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两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开放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扩大文化旅游交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打造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为宗旨,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并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解决现阶段我市发展面临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从供给端入手,提高创新、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扩大有效供给,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加快区域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区域结构中存在的人口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强化小城镇建设,构建空间集约有序、产业协作协同、经济包容错位的主城区-新区-县城-小城镇一体化城乡体系,使全市城镇结构、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更加科学合理。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传统产业和高污染产业比重偏高、产能过剩以及产出效率低的突出问题。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压缩房地产库存,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推进动力转换。着力解决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存在的过多依赖投资拉动的突出问题。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养老等领域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激发全社会潜在消费需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产业、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加大要素投入调整。着力解决要素投入结构中存在的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要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科技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高效设置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推动社会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推动排放结构调整。着力解决排放结构中存在的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排放比重偏高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低碳城市,构筑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巩固扩大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完善生活垃圾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着力解决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的突出问题。重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效扩大消费需求。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四节 主要任务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大兰州新兰州”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大都市、大产业、大枢纽、大物流、大市场、大平台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建设大都市。打造城市景观特色,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着力建设山水城市、宜居城市和活力城市。打造以兰州为中心、100公里道路交通距离为半径的“一小时经济圈”,提升兰州辐射带动功能,与周边城市、重点城镇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格局,努力把兰州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30%以上,人口规模达到500万以上,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更大的中心带动作用。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建设大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质增效力度,争取国家支持启动兰石化搬迁。壮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大数据)、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新材料以及城市投资开发等千亿百亿级大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建设大枢纽。加快建设“1221”铁路枢纽运输辐射网,兰州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围绕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率先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努力构建“139”城区道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实现乡乡通省道,村村通四级以上公路。建成中川机场三期航站楼,增加30条以上国际航线,持续提升航空客运能力,打造国际货运航空港,航空货运实现重点突破。推进综合保税区与航空港一体化发展,打造临空经济园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地位持续强化。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建设大物流。依托交通枢纽、重要通道功能优势,分类分层次设置物流集散中心,形成“342”物流集散中心网。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物流,建设兰西拉、兰银包、兰西乌等物流通道,完善辐射全省及全国各地的综合物流网,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建设大市场。充分利用兰州商品集散和辐射周边省区的基础条件,根据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迅速升级的现状,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加快建设区域商贸中心,推动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共同发展,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发展格局,建成辐射周边的大市场。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着力建设大平台。依托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机遇,以兰州新区为基础,以国际港务区建设为重点,构建与中西亚及欧洲进行商业贸易、产业合作、信息服务、人文交流、机构互设的大平台,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地区间的全方位交流合作。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第五节 发展目标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三五”时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市发展趋势、发展基础、主要任务和增长潜力,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发展目标。hnL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增长。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达到3050亿元,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第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65%、16%、6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GDP的8%以上和5%以上;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发展,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城市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