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8年十堰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十堰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18-01-06 08:06:30
摘要: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0亿元,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增长1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1536亿元,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亿元,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6亿元,可比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8732元、9365元,增长9%、10%。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稳的基础持续巩固,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好的态势更加凸显。...
  ——持续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深化 “放管服”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许可权改革,构建“一窗受理、一表申报、一章审批、一次办结”新模式和审管联动新机制,实行政务服务“一网覆盖、一网通办”,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资源建设十堰大数据中心,完善政务服务数据库,优化升级智慧政务平台。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同城通办”服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设立武当产业基金,落实“营改增”等减税减负政策。严格预算执行,全面实行绩效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扩大直接融资,推进企业上市与债券发行。巩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成果,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加快“信用十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落实信用修复机制。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土、统计等改革,做好第三次土地调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为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统筹推进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强化开放举措,创优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前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湖北自贸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优化开放布局,加大开放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各类市场主体。用好用足外贸出口政策,促进外贸扩市场、增份额。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扩大汽车及零部件、绿色有机食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深层次广领域开展与北京等地对口协作,扎实推进合作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和秦巴山片区经济协作,扎实推进援疆工作。
  (六)突出区域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我市山水、人文、生态、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城乡和谐。
  ——优化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努力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加快推进城市总规修编报审并实施,系统推进专规详规编制,完成“退二进三”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继续推进管廊城市、海绵城市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打造市民“15分钟生活休闲圈”。启动北京路改造、天津路大修等一批重点道路建设,加快推进三峡路、火箭路、武当路复线、林荫大道等续建工程,完成重庆路、浙江路等改造工程。提高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更大力度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行不畅、购物不便、市政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滞后等“城市病”,打通一批微循环道路,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加装电梯,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天大的小事”。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成1.26万户棚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滨江新区,推进汉江四桥及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山城”向“山水城”迈进步伐。
  ——促进县域全面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全面提升县域发展水平。推进城区与各县市协调发展,突出县域优势,彰显县域特色,健全完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县域发展机制。鼓励各县市区争先进位、比拼赶超、竞相发展,提升支点实力。推进产城融合,强化产业支撑,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用好用足县域调度资金、产业发展基金,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支持丹江口市食品饮料、郧阳区香菇生产加工、房县黄酒发酵食品、郧西县板材加工、竹山县绿松石、竹溪县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力争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扎实推进两带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形成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纵深推进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新建高标准基地3万亩以上,建设9个农村新社区示范片区、10个规模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特色小镇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推进竹溪县汇湾贡茶小镇等11个国家级重点镇、8个全省重点中心镇、6个全省特色镇建设,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以上。
  (七)突出绿色发展,全力建设美丽十堰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十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持续整治环境污染。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城区空气质量达标成果,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87.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完成神定河水质净化、泗河污水处理扩能改造等工程,新建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确保8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竣工运营。完善“河长制”长效管理,确保“五河”等河流水质达到考核标准,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以上。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完成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性目标任务。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坚决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启动勘界定标工作,进一步明确管控范围内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持续开展“绿盾”“精准灭荒”等行动,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守牢耕地红线,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确保耕地保有量303万亩以上,基本农田245万亩以上。做大绿色增量,护好绿色存量,提升绿色质量,实施好天保、长防、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工程,新造林12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以上。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持续推进石漠化防治、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建设。
  ——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增强绿色发展意识,提高绿色发展能力,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绿色发展成果。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等工作,完善失职追责考评机制。
  (八)突出民生为本,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注更大力量增进民生福祉,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普惠性公益幼儿园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抓好柳林中学、车城高中续建,市一中学生宿舍楼新建等项目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办学,缓解城区学位紧张矛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3.6万人,再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推进“健康十堰”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取消以药养医,推进现代医院、分级诊疗、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市太和医院太极湖医院、市中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持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社会保险全覆盖成果。严格落实国家社会保险费率、待遇调整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政策,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殡仪服务中心、市老年人养护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