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6年古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古浪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382 发布时间:2017-08-24 08:01:41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0月10日在古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 杨 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
(五)加快实施开放外向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把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作为全县发展外向经济的根本途径,认真学习规划,着力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法推进陆港建设,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全力支持陆港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支持甘建投加快陆港中心区基础设施和武威机场、陆港水务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陆港配套功能。大力支持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铁路口岸、航空口岸、粮食进口口岸、整车内陆进口口岸、多式联运物流基地建设,打造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围绕陆港进出口加工业、生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出口示范农业、文化旅游业“3+2”产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已签约和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积极主动跟踪洽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扩大产品出口。建立高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培育蔬菜、果品、牛羊肉、奶制品、宠物食品等出口品牌,建成高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50万亩。
(六)深入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以城带乡,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城乡融合和“多规合一”要求,综合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因素,修编实施全县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重点规划。完善县城、工业园区、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村庄规划,编制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加强规划管控,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以构建县城—工业园区—甘肃(武威)国际陆港、金色大道沿线和南部干旱山区三大区域主体框架为重点,加速人口、产业、资源等各类要素聚集。县城—工业园区—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区域以金古公路为纽带,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区。金色大道沿线主动融入凉古核心区,统筹推进道路、水利、通讯、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易地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在实现应搬尽搬的同时,以S315线大靖至干城段、十条路沿线为重点集中实施收缩居住,打造山区留居群众统筹发展示范城镇。持续推进区域性中心城镇建设。县城按照“南改、北延”的开发建设思路,重点抓好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路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各建制镇着力改善镇区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新房建设力度,大靖、海子滩、泗水、土门等沿路沿线乡镇集中对公路两侧土坯房进行改造,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色彩管理,提升整体形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探索建立社区化管理机制,按照居住区、公共服务区、产业区“三区分离”,科教文化、卫生保健、商业网点、农村养老“四进社区”要求,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争创省级“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七)全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健全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和集压沙修路、平整沙丘、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六位一体”的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新增造林封育面积86万亩以上,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到2021年,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至110立方米以下。巩固扩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健全完善源头保护制度和流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从节约用水、水源保护、重大水利工程等方面谋划实施石羊河流域后续治理项目。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流域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和生态系统有效修复。实施重点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南部山区,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将水源涵养区林缘地带耕地、25度以上坡耕地和“下山入川”移民迁出区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新增水源涵养林3万亩,封育10万亩。中部川区,突出抓好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工业园区、移民区、城镇村庄及新型社区绿化,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更新改造2万亩,完成通道绿化500公里。北部沙区,加强防沙治沙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千里沙漠大林带、亿利沙漠生态产业扶贫、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压沙造林,完成治沙造林30万亩,封育40万亩,封禁保护30万亩。大力发展沙产业,推广建立锁阳、肉苁蓉、枸杞基地。加强环境综合防治。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抓好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城镇污染源、农村污染源综合治理。
(八)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加快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高效物流,以县城、大靖、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周边区、泗水高铁站等重点集镇、区域商业圈为依托,实施物流园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等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商贸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建设和改造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商品配送中心,构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和城乡商业新网络。建成县级物流分拨中心1个、乡镇级物流节点15个、村级物流网点160个。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面向农村的电商网购业务,支持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力争建成电商网店200家以上,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加快推进“宽带中国”战略,逐步扩大网店规模,推动快递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与传统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行业运营模式、企业管理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推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等互动发展。积极推动中介服务业发展,拓展和规范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等法律业务,规范发展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经济鉴证服务。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文化创意、广播影视、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等文化产业发展。争取实施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二期工程。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历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沙漠生态观光游、绿色休闲度假游等特色品牌。
(九)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创业促就业,落实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就业指导培训,引导各类毕业生自主择业,提高就业率,保持就业稳定性。加强就业援助,做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保障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农村幼儿园建设改造工程,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8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学目标。高水平普及高中教育,到2021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增强健康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健康优先战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8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建制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均等化水平。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争取实施博物馆、体育馆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实现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对“三无”残疾人实行集中供养。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投入,统筹城乡、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40%,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实行安全生产巡查常态化,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从加工到消费的每一道防线,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人信人守、人行人遵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着力解决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