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广东省)2017年韶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韶关市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844 发布时间:2017-01-18 09:14:23
摘要:骆蔚峰市长2017年1月9日在韶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韶关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12年至2016年,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
抢抓政策机遇,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持之以恒抓项目、抓投入,扩大有效投资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引导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健全PPP项目工作机制,全力推进8个PPP项目组织实施,抓紧推出一批新的PPP项目。继续抓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政策性融资落地工作。用好各类产业基金,加大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力度。发挥城投、交投、金投、旅投和东南五大公司的融资作用,建立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落实省粤财公司在我市开展政策性融资担保工作,进一步缓解融资难题。支持各县(市、区)培育、发展和壮大政府融资平台,提升投资拉动能力。
持续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用好“一带一路”、珠西产业带等政策,从被动承接珠三角低端产业转向主动参与珠三角产业共建。实行市政府领导分区域带队招商和部门“一把手”招商。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大数据、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在产业契合度高的城市设立招商代理处,开展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和产业链招商。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县(市、区)、园区招商联动机制,落实好县(市、区)和园区的招商主体责任。加大乳源县少数民族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争取新增注册销售公司20家。开展以珠三角地区为重点的招商推介活动5场,新签约项目总投资280亿元以上、动工率50%以上。积极跟进龙浩集团、白云电器、浪潮集团、通用文具等重点招商项目,争取更多项目早日落地。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调度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和竣工投产。实施重点项目66个,完成投资326.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个、投资58.8亿元。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韶关丹霞机场和韶新高速,加快北江航道和武深、汕昆高速等项目建设,完成171公里国省道改造和50公里旅游公路建设。建成并投入运营京广高铁乐昌东站。投资6亿元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建成国粤发电项目,加快南雄华电热电冷联供和韶能新丰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建设,抓好韶钢提升改造等115项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80亿元,努力扩大制造业投资比重。深入实施中心城市“五大提升工程”,力争开工建设50个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建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
三、强化产业共建,提升集聚能力
深入实施项目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与珠三角产业共建,积极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打造产业平台,完善共建载体。构建工业发展平台。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促进园区内企业配套,实现园区新增投产工业项目14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加快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完善园区规划,健全基础配套,力争新引进企业20家,完成投资20亿元;在南部地区谋划建设珠江东岸产业合作区,积极承接珠江东岸城市的外溢产业和孵化企业;规划建设水电产业园,培育水电装备产业链。构建商贸物流平台。重点建设航空产业园、粤北国际物流中心、韶关港、东环线商贸物流产业带和公路物流园等项目,打造大珠三角重要物流基地,促进贸易转型发展。构建大数据产业平台。编制实施大数据产业规划,大力推进“华南数谷”建设,加快异地容灾备份中心、金融机构数据备份后援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大数据产业联盟。重点发展大数据云服务和衍生产业,将我市打造成广东大数据产业先行区。
致力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坚持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旺三产的思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培育新业态新经济,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壮大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宝钢特钢产品,积极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提供优质特钢原材料;依托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引进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紧固件、模具等产业,配套珠西先进装备产业。积极创建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联盟,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编制工业新增长点清单,力争投产项目8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环丹霞山旅游产业园和“九龄故里·百里画廊”乡村旅游示范线建设,推进南雄、翁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着力创建全国、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市,实现旅游收入和旅游者人数分别增长15%和18%。培育影视传媒、广告创意等文化企业和产业基地。鼓励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促进住宿餐饮消费,实现住宿餐饮业增长12%。推进农业现代化。围绕珠三角等地消费市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南岭特色优质水果产业带、南岭茶叶产业带、特色烟叶产业带、粤北优质蔬菜和优质稻产区。
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动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1+N”政策,组建7亿元的科技创业基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重点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推进黄沙坪创新园、紧固件产业园、创智城、创亿谷等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动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与我市企业开展合作。推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促进发展质量提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
优化企业服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出台扶持政策,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政务服务,完善投融资、检测检验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初创企业户数增长8%。实施“一企一策”,促进宝钢特钢、韶能、东阳光等重点企业平稳增长。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项目业主在韶关辖内金融机构融资贷款,存贷比提高到48%;搭建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建立完善高成长小微企业名录库,重点培育扶持50家小微企业。完善“政企通”微信平台和企业诉求处理机制。
四、强化扩容提质,提升城市功能
实施城市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管理水平。
加快芙蓉新区建设,打造北江明珠。坚持“五个优先”、“五个融合”的原则,加大政府主导项目投资力度,建立项目高效推进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新城水系活化工程,打造“海绵城市”。建成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和百旺路、滨江路、芙蓉大道、芙蓉隧道等骨干路网。优先建设邻避设施,动工建设滨江公园、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三甲医院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完善公交站场、路灯、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加强高铁站前片区、总部经济区和文旅休闲区的规划建设。推进芙蓉新城与莞韶产业园融合发展。
提升老城区功能,推进曲江融入主城区。实施老城提质系统工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严格控制新建项目,突出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探索公共交通新模式,综合施策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完善供水、供气、截污管网,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和街边公园建设;实施城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抓好棚户区和城镇危旧房改造,推进市区东部新城适度开发;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小岛片区等过度密集地区的机构与人口向外疏解。加快江湾大桥和曲江大道建设,促进曲江城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主城区部分文化体育功能向曲江区延伸,迁建市博物馆;推进曲江新城建设,打造服务大型工业企业和“大南华”的城市功能区,加速实现同城一体化。
加强功能配建,推进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顺畅、城市功能和环境与景观提升工程。加强道路建设,启动建设芙蓉北环山路、东堤北延长线,开工建设新兴路“小内环”和生态路东接莲花大道“大内环”。完成17个交通节点整治,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新建优化一批公交站场,完成16个港湾式公交站改造,启动有轨电车首期示范线工程建设,谋划韶关火车东站新站项目。完成西河体育中心、市体育馆改造升级。加快“三江六岸”亮化工程建设。建设3大城市公园,疏理2条行洪通道,打造3个亲水平台,实施6条道路景观提升,全面优化城市出入口及内部景观环境。整饰广富新街、升平路历史街区,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强化服务管理,提高城市宜居水平。加强城市服务和管理体系智能化建设,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打造“智慧韶关”统一平台。推动“镇改街”和“村改居”工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市治理机制,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严格维护公共空间,加强城市建筑物立面管理,严厉打击“两违”行为。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便民服务设施等的市场化运营。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