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6年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漳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727 发布时间:2016-12-19 08:05:24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27日在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漳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0月27日在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漳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漳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纷至叠加的自然灾害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攻坚克难,坚持补齐短板与促进增长统筹推进,调整结构与转型升级协同发力,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6年,预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32亿元,是2011年的2.04倍,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是2011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8.8%;大口径财政收入3.08亿元,是2011年的3.4倍,年均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亿元,是2011年的2.76倍,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亿元,是2011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00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223元,是2011年的2倍,年均增长16%。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胜利收官”“五个成效显著”和“四个稳步提升”。
“一个胜利收官”即:灾后恢复重建胜利收官。面对“5·10”“7·22”“9·16”等重大自然灾害,全县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努力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节点目标,严把质量关口,总投资31.5亿元的388个重建项目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胜利收官,李克强总理作出“工作扎实有效,应予充分肯定”的重要批示。落实国家补助资金7.37亿元,协调发放贷款2.2亿元,重建城乡居民住房16417户,维修加固16481户。180户779名省内异地安置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总投资1.2亿元的火车站小城镇全面建成,打造了山川秀美的休闲旅游小镇。殪虎桥、三岔小城镇和5个重灾村、11个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健全,集聚功能完善,集中展现了灾后重建成果。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广电、基层政权、就业保障、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项目116个,学校D级危房全面消除,武阳中学、盐川小学2所新建学校和6所乡镇卫生院如期投入使用,行政村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恢复、生态环境等项目247个,建成通乡油路110公里,硬化村社公路534公里,恢复田间道路64公里,解决了18.8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城乡市场5个。通过灾后重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幅跨越,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五个成效显著”即:
(一)抓产业促增收,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投入财政资金近3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药材、蚕豆、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65%,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累计建立农业综合示范点1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7个,农机总动力达到21.7万千瓦,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16万亩,标准化种植技术全面推广,原药年产量稳定在3600万公斤左右,市场供给能力明显提升。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1万亩,年均推广高原夏菜2万亩,武阳韭菜集散市场、新寺蔬菜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黄瓜、蚕豆、番茄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蔬菜持续均衡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坚持以草促畜、草畜联动,养殖方式由散户放养向设施养殖逐步转变。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5365万元,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106个、规模养殖户2658户,牛羊存栏量由10.6万头增加到17.8万头,漳县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休闲渔业及中华蜜蜂、蕨麻猪、放养鸡等特色养殖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撑。
(二)抓短板促小康,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推动“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补齐全面小康最大短板。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五年减少贫困人口4.79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1.65%。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不足40%提高到96%以上。全县行政村动力电覆盖率、建制村通畅率均达到100%。改造农村危房1.3万户,易地扶贫搬迁5574人。累计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46个,135个行政村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14亿元,扶持8298户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年均输转城乡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以上。倡导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省市县乡5400多名干部职工联系全县所有贫困户,36家省内外社会力量参与我县双联帮扶。全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建成,“853”挂图作业实现县乡村户全覆盖,“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抓转型促升级,第三产业成效显著。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全县旅游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全面增强。累计接待游客553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收入1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和22.8%。创新旅游开发模式,与省公航旅集团签订全面合作开发框架协议,组建成立甘肃贵清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漳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各类修建性详规,以顶层设计为先导的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建成贵清峡游客接待中心、9公里旅游二级公路和遮阳山东溪游客接待中心、西溪水景工程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是前五年的5倍。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提升,辅助要素日臻完善,贵清山、遮阳山更成为周边短途游、自驾游的最佳目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农家乐143户,大草滩新联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贵清山镇香桥村、新寺镇青瓦寺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基本形成。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第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兴起。引进设立甘肃银行漳县支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8亿元和24亿元,是2011年的3.4倍和3.8倍。2016年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2.2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14%。
(四)抓亮点促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围绕美丽漳县建设,立足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8%,绿色成为漳县主色调。建成县城至佛梁隧道6公里生态长廊,形成乔灌花草多层次搭配、花园小品点线面结合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展现了我县生态旅游大县形象。建成花卉特色突出、苗木品种优良的贵清山植物园景观基地600亩,多树种、多色彩绿化贵清峡二级旅游公路,高质量、高品位提升贵清峡面山绿化5000亩,形成了园林、村庄、面山、道路相互映衬,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旅游休闲景观区。大力发展以特色经济林果为主的绿色富民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由单纯的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转变,累计种植优质核桃5万亩,打造油用牡丹基地5100亩。保护发展沙棘林30万亩,荣获“中国沙棘之乡”荣誉称号。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完成面山绿化及改造提升3.5万亩、工程造林10万亩、绿色廊道126公里。全力实施封山禁牧和生态成果巩固工程,严厉打击非法开垦草原行为,全县131万亩天然草场得到有效保护。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生态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梯田8.5万亩,复垦耕地692.6公顷,新修堤防80公里。
(五)抓共享促和谐,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坚持更多的资金资源向民生聚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财政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6亿元,是前五年的1.6倍。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县财政累计筹资1.16亿元为民办实事50件,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投资2.43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851套,惠及城镇居民8000多人。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1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38万人,安置高校毕业生13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逐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助标准分别达到277元和135.5元,是2011年的2.3倍和1.9倍,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各类救助资金3.77亿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和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等资金24亿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提高到10%,代课教师、环卫工人等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比逐步缩小。
“四个稳步提升”即:
(一)坚持投资拉动,基础条件稳步提升。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千方百计改善发展条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前期经费2543万元,完成项目前期编制698个。实施各类项目675个,完成投资203.5亿元,是全县实施项目最多、投资拉动最明显的五年。兰渝铁路及漳县车站、渭武高速漳县过境段、国道212线漳县段升级改造等省部属项目顺利实施,文殪二级公路、漳武公路等重大项目全面建成,陇西至漳县高速公路、漳县通用机场、自驾游露营地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深入开展“百亿元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82个325.8亿元,到位资金186.2亿元,分别是前五年的5.04倍和6.1倍。累计投资53.34亿元,高标准推进县城建设,编制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B区集中供热等城建项目69个,完成翠苑小区、中心市场等老旧供热管网和东城区电网改造。中兴路、泰安南路、东晖北路、文苑南路完成综合开发,陈庄路、盐川路建成通车,滨河路、武阳路、龙川路完成改造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由五年前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4.68平方公里。大草滩、殪虎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完成,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4%,较五年前提高6.8个百分点。完成大草滩、殪虎桥、盐井、四族、石川、草滩撤乡改镇及更名工作,各乡镇实现主街道硬化全覆盖,建成“千村美丽”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5个,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暨城乡融合发展金昌现场推进会上,作为全省仅有的三个县区之一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成立县乡综合执法机构,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县财政多渠道筹资405万元,支持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