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山西省)2016年宁武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宁武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605 发布时间:2016-11-25 07:54:04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8月29日在宁武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武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8月29日在宁武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宁武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转型蓄能的五年,也是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共享成果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创新实施“4484”发展要求,扎实有力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将发展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年来,我们始终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县域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
“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攻坚克难稳增长、矢志不渝促改革、真情实意惠民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9.6%,年均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49.2%,年均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276.8%,年均增长30.4%;财政总收入完成12.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50.6%,年均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20%,年均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28.8%,年均增长18.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46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6.2%,年均增长1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44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02%,年均增长15.1%。经过五年艰苦努力,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发展实力显著增强,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始终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现代农业亮点频现。“十二五”期间,农业总产值达到9.5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9%,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比“十一五”增长19%、13.7%。持续增加农业投入,累计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投资23亿多元,粮食良种补贴7500多万元。重点扶持了三大龙头养殖企业、四大农业产业园区和七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挥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发展了三大主导产业,特色小杂粮种植18万亩,食用菌投入生产大棚2000多亩,肉羊饲养量达50万只。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发展专业合作组织650多个,参加农民1.5万余人。
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全县重点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百亿元,生产原煤6200万吨,建成了潞宁孟家窑等7座现代化矿井。认真落实减轻工业企业负担措施,帮助煤企缓缴资源价款9.11亿元,税费改革减负6507万元。大力延伸产业链条,万众瞩目的华润宁武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上马了4个300万吨以上的大型洗煤厂,建成了钜盛能源新型墙体材料厂。积极发展非煤能源,引进了总装机104万千瓦的17个风电项目,光大、华能、国电、福光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八位一体”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连续五年荣获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旅游开发加速升级。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编制完成了《芦芽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加大景区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了东寨旅游集散中心和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升级改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深度融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我县被评为“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暖泉沟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悬空村、小石门村被评为“中国古村落”,进一步提高了宁武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十二五”末接待游客8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00%、1200%。
五年来,我们始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承载能力,城乡整体面貌迎来了新变化。
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全县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亿多元,公路通车里程1246公里,100%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实现了街道硬化全覆盖。新建了县城二级汽车客运站和东寨汽车客运站,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0条,成立了县公交公司,交通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城乡环境日新月异。全县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40亿元,重点实施了“4442”等城建工程,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功能品位,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县城硬化改造道路34.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3.2公顷,新建改造水热管网77公里。特别是举全县之力完成了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荣获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镇”称号,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加强安居工程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7768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000户。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开展了乡村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18个。
水利设施上档提质。开展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累计实施了惠及114822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了恢河等7条河道治理项目,河道行洪能力和景观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暖泉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了系列小型水利工程。
五年来,我们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新提高。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易地移民搬迁和金融、教育扶贫工程,全面落实“4375”强农计划,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7万人。在52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14个贫困村实施了片区开发项目。完成易地扶贫移民搬迁1万余人,新建了全市最大的刘家园移民新村。统筹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发放支农贷款6000余万元、财政贴息11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77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撤并150所农村中小学校,设置89个学前教育点,学校布局散乱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27所学校达到了标准要求,新示范性高级中学开工建设,全县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积极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开展了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全免制度和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实行了高中、职中“三免一助”优惠措施,建立了从幼儿到大学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招聘各类教师500余名,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高中、职中教育质量实现了新的飞跃。
医卫服务普惠民众。全县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人均卫生经费由15元提高到40元,基本服务项目由9类增加到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进展。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99.44%,人均筹资标准从150元提高到470元,人均财政补偿从120元提高到380元。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了县人民医院,完成了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农合管理中心的搬迁使用,新建改造了4个乡(镇)卫生院和2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医卫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日趋完备。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县城镇新增就业7851人、创业带动就业210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5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8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917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完成了七类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目标任务。民政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发放低保金12369万元、五保金2675万元、救助金3535万元,安置退伍转业军人72名,发放优抚金3432万元。凤凰敬老院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总投资1.2亿元的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和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7%和90%以上。精心创作文艺新闻作品,增设五档自办节目,发行《宁武报》258期,出版《宁武百年历史记忆》等图书。成立了1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了40多个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平安宁武扎实推进。严格落实“443”工作机制,突出了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十二五”末安全事故起数比“十一五”末减少10起、下降76.9%,死亡人数减少6人、下降75%,连续三年被市政府表彰奖励,荣获“全市安全生产模范县”称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破获刑事案件1060起、查处治安案件4363起。不断加强治安防控,推进新型巡逻模式,建立了治安地理综合信息平台。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调解中心,实现了“三级平台、四级网络”全覆盖。2014年我县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五年来,我们始终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新格局。
节能减排达标见效。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4.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4%,圆满完成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6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脱硫除尘设施建设、城区燃煤锅炉改造、清洁能源升级替换等工作,城区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完成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7个,县城和东寨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特别是实施了汾河源头生态建设系列工程,环境综合效益成效显著。
造林绿化弛而不息。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5.7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管护国家重点公益林42.15万亩,完成干线公路绿化115公里、园林村绿化23个、环城绿化3万亩,实现煤企造林2.3万亩、社会造林4.2万亩。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3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17%。
五年来,我们始终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转型综改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以转型综改试点县建设统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圆满完成了转型综改三年实施方案,重点开展了六个方面改革创新:一是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清理涉煤收费项目,改革了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取消了煤炭准销票据,完善了煤炭项目审批和证照体制改革。二是创新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露天采矿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和工矿废弃地试点改革,2013年荣获了“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称号。三是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试点,成立了农资交易所,搭建了农业资源和农民资产交易平台,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四是推进金融创新。县财政注资开展“助保贷”、“助农贷”等业务,成立了首家瑞都村镇银行,组建了旅游投资公司,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五是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以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扎实推进“六权治本”,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行政审批(许可)执法主体及服务部门“一厅”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六是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落实公务用车改革总体方案,规范了公务用车运行管理。
五年来,我们始终依法履行行政职能,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自身建设达到了新水平。
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三大职能,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34件、政协委员提案212件,办结率100%。严格执行党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狠刹了“四风”问题,健全了长效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建立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和公共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法治宁武建设,完成“六五”普法教育,依法履职能力得到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得到提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与此同时,审计监察、民族宗教、应急管理、公路治超、统计等工作得到了加强,气象、地震、文物、档案、残联、老龄、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取得了进展。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