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5年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武汉市武昌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31 发布时间:2016-10-23 10:07:02
摘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8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幸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8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幸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十二五”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时期。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种困难挑战,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力调结构、强功能、抓创新,全力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这五年,我们高度重视区域总体战略谋划推进,通过深化思路、策略、路径研究,确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提出并全面实施“三区融合、两翼展飞”发展战略。
 
  这五年,我们持续加大首义品牌打造力度,坚持每年举办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节,首义文化旅游区全面建成,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产业高端化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保持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地税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百亿元。
 
  这五年,我们深入推进文化武昌建设,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汉秀剧场、电影科技乐园成为湖北文化新地标、武汉城市新名片。
 
  这五年,我们大规模推进城市改造更新,累计实施旧城改建项目98个,二环线内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全区征收拆迁总量达到5万户、100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深刻变化。
 
  这五年,我们大力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高标准、高水平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任务,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保持全市前列。
 
  这五年,我们勇于探索社会治理创新,获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大胆开展先行先试,荣获全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奖和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积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全力以赴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预计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470.1亿元增加到870亿元,年均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由“十一五”末的67.1亿元增加到170.2亿元,年均增长2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7.4亿元增加到73.3亿元,年均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0918元增加到40544元,年均增长14.1%。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0亿元、招商引资总额1173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1.9倍和2.6倍。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提速增效。坚持以服务经济引领全区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做强金融产业,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增至76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1家,金融业税收收入占全区总量的32.6%,成为全区第一大产业。做实文化产业,成立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推进工程设计、出版传媒、文化旅游等业态集聚发展,17家企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和湖北省文化产业基地,昙华林、户部巷、楚河汉街获评湖北旅游名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做优科技产业,建成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园区18个,总面积33万平方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4家。做大商贸业,万达百货、1818凯德广场等7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新增商贸设施面积58万平方米。强化国际国内招商资源整合,举办长江国际论坛等重大商事活动,引进总部企业51家,建成商务楼宇面积193万平方米,纳税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
 
  (三)深入实施城建攻坚,功能格局不断优化。坚持“为民筑城”理念,以功能区战略为引领,大手笔、高效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区地位日益凸显。委托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对重点区域发展进行战略研究,片区规划逐步深化,城市设计不断完善,“三区两翼”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成立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管委会和华中金融城管委会,加强功能区招商和建设,滨江核心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武汉绿地中心建至地上200米,武昌古城昙华林、斗级营片启动保护改造,华中金融城一期和中北路金融轴沿线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投入运营,7号线、8号线和杨泗港长江大桥开工建设,武汉大道、长江大道、鹦鹉洲长江大桥、沙湖大桥、白沙洲高架、雄楚大街高架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和过江通道建成通车,临江大道四期、沙湖大道、复兴路中段等46条主次干道竣工,65个社区雨污分流改造、71个重要节点排水改造完工,区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累计超过100亿元。
 
  (四)扎实推进文明建设,环境品质明显改观。坚持以为居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持续加强文明城区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整治,城市形象和品质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吴天祥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辖区道德模范、功勋市民等人数居全市之首。建立“大城管”工作体制,首创“司法+城管”工作模式,加大投入,严格考核,推动城管革命纵深开展,违建查控、门前三包、工地管理等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全区道路、社区环境面貌及武昌火车站等窗口地区环境秩序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关停搬迁污染企业6家,淘汰黄标车4500台,一批污染点源得到有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完成沙湖公园建设、紫阳湖截污和四美塘、内沙湖等湖泊水生态修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全区湖泊水体水质稳步好转。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不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力度,努力满足居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民生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新建中小学6所,新增幼儿园16所,率先减免贫困学生学费、课本费及生活费,随迁子女就读义务阶段学校比例达到100%,中高考成绩以绝对优势保持全市第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全国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提档升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积极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70场、惠民演出502场,“首义之春”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获文化部群文项目最高奖。加强社区建设,打造三星级以上幸福社区62个,完成老旧社区物业服务提档升级93个,累计实施社区惠民项目7546个,社区治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累计新增就业14.9万人,社保扩面59万人次,发放低保金4.2亿元,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1个、残疾人阳光家园17个。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调解、信访案件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狠抓食品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计划生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及民防、科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治理能力稳步提高。坚持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经济、文化、民生、城建、城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以推进职责整合、综合执法和“大部制”为重点,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狠抓法治政府建设,建立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清理规范区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任务。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公务员队伍作风和政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自觉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区人大议案和区政协建议案26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278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重视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区政府门户网在全国区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第六。
 
  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湖北省文明城区、湖北省“双拥”模范区、湖北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区、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城区、湖北省旅游工作先进区等称号。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一是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总部企业、金融机构引进,组织实施重大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项目157个,新建商务楼宇面积43万平方米,引进总部企业2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台湾土地银行、台湾中小企业银行落户武昌,填补了中部地区台资金融机构的空白。二是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启动。研究制定《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意见》,推进实施“大孵化”、“互联网+”等专项行动和“城市合伙人”计划。与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设立珞珈创新天使基金,构建环高校创新产业带。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聚集,引进风险、股权投资机构16家,建成众创空间7个。三是城市建设改造加快推进。大力实施路网年、绿道年、停车场年建设,二环线武昌段通车,中南中北路快速化改造进展顺利,全年新建道路18条、停车泊位2300个、绿道11.5公里,完成晒湖公园一期建设。实施旧城改建项目24个,完成征收拆迁1万户、110万平方米,出让土地8宗、392亩。四是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整合园林绿化养护、交通运输监管等职能,实行集中统一综合执法。狠抓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渣土污染、立面空间等专项整治,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年度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大。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新增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学位3142个,6所中小学由优质学校托管,中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重点本科上线率达54.1%;完成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石洞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改造,11家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武昌)辛亥首义文化节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群众性文化活动90场。加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发放低保及专项救助资金9492万元,新(改)建社区养老院8家、老年人服务中心10个,建成保障性住房7385套。强化安全责任,更换老旧电线25万米,挂牌督办整改重点生产安全隐患10处、火灾隐患29处。开展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综合整治小餐饮、小作坊5400余处,打造诚信经营和食品安全示范点80个。六是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开展。在全市率先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街道“一门式”服务模式,构建物业服务“三方联动”机制,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和社会组织培育,先后在9个街道召开现场会,一批社区治理模式、经验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得到推广。全区建立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15个,近半服务事项可当场办结。第六届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完成。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