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武汉市江汉区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918 发布时间:2016-10-23 09:57:24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8日在江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俊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2月28日在江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俊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江汉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五年,也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统筹实施“12345”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四个江汉”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首次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绩效管理立功单位,推动江汉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征程。
(一) 过去五年,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规模成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预计2015年达到935亿元,年均增长14.3%;公共财政总收入达到178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68.7亿元,是2010年的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9.4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8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商品贸易等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城区首位。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0%。金融业、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与中介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产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70%。“退二进三”基本完成,传统制造业陆续外迁,转型发展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成立武汉金融街管理委员会和武汉中央商务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区域配套服务功能加速提升。
产业集聚优势凸显。五年新增市场主体4.7万户,占现有市场主体的63.8%。招大商引大企成果显著,渣打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中海油、延长石油、中化石油、苏宁云商、中国铁塔等企业区域总部纷纷落户。商务商贸功能快速提升,武商国际广场、菱角湖万达商业广场、泛海城市广场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泛海喜来登酒店、万科君澜大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先后开业。产业进一步向园区集聚,“金十字”金融集聚区汇聚金融机构300余家,获批全省唯一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被授予“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先进单位”称号。华中地区首条民间金融街建成,华中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汉科技创新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获批。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启动。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五年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楼宇项目26个。广发银行大厦、汉江国际金融中心、泛海国际SOHO城、泛海城市广场等一批商务楼宇投入使用。越秀国际金融汇、世纪江尚、长江航运中心、中国银行省分行营业楼、环球贸易中心、红人财富中心等写字楼开工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楼宇经济信息系统,形成管理科学、服务精准的江汉楼宇经济特色。
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正式更名为武汉中央商务区。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95亿元,建成和在建项目面积约670万平方米,核心区在建百米以上高楼145栋,建成81栋。武汉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刷新华中第一高度;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高的武汉世贸中心破土动工。市政道路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开通地铁线路2条,建成道路25条,核心区地下交通环廊主环路全面建成,黄海路隧道、汉江大道商务区段高架开工建设。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中国移动等区域总部相继在商务区定制业务大楼。商务区入驻企业数量超过800家,以总部经济和金融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初步彰显。
(二)过去五年,城区功能品质日益提升
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统筹产业升级与城区转型,用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编制完成江汉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长江大道沿线产业与城市设计、武汉中央大道等总体规划,实施城区“三旧”改造(2014—2020)、菜市场布局、垃圾收运体系布点、中山大道景观提升等专项规划,对全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交通网络等进行全面研究,成为指引城区建设和转型的先导。
城区综合交通功能全面强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市率先完成地铁2、3、6、7号线全部24个站点和汉孝城际铁路用地征收,确保辖区轨道交通建设按时全面开工。二环线、长江大道、机场二通道等城市干道江汉段建成通车。微循环路网日益完善,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81亿元,新、改建江发路、前进四路、万国路等道路29条,全区路网规划实现率达到79%,位居城区之首。
城市有机更新步伐加快。抓组织领导,大员领衔、精兵上阵,创新完善动迁指挥模式。抓规范征收,强化审计全程跟踪、协议审核等机制,公平阳光依法征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抓房源储备,筹集房源21处9246套,开工建设“江汉人家”限价安置房3400套,定向用于征收安置,极大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抓难点突破,筹集407亿元,大力推进旧城、旧厂、城中村改造,先后实施沿江一号二期、西北湖片、电器集团片、紫竹片等旧城改建项目25个,动迁居民1.8万户、征收房屋189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唐家墩村、鲩子湖村、贺家墩村、航侧村累计拆除房屋766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加速,城区面貌改善,发展空间拓展。
城市综合管理不断改善。“城管革命”深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成绩连续三年居全市前三名。深化环卫体制改革,落实定边界、定职责、定标准、定费用的“四定”原则,战线统筹、部门街道共责、社区社会联动,“大城管”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累计投入城市管理工作经费21亿元,环卫机械化水平全市领先。在全市率先编制小学城管校本教材,整治楼顶垃圾,取缔炭烧烤,建设工地文化围墙及景观花街,市容面貌明显改观。健全完善汉口火车站、金家墩客运站等窗口地带站区综合管理模式,环境管理机制良性运行。
美丽江汉魅力逐步彰显。建设绿地435亩,建设绿道34公里,完成三环线和张公堤森林公园绿化工程,园博园周边绿化景观全面提档升级。推进公园维修改造,完成老旧社区绿化提升,园林绿化考核连续两年居中心城区第一。综合治理菱角湖、小南湖、西北湖,湖泊水质显著改善,湖泊保护管理考核连续三年居中心城区第一。新建排水、污水管网60余公里,疏捞大型管涵100余公里,完成16个社区雨污分流工程。基本淘汰黄标车,拆除燃煤锅炉168台,改造居民油烟装置5000户。圆满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三)过去五年,改革创新不断纵深推进
服务业综合改革创造全国经验。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统领我区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获得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实施服务业三年攻坚计划,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累计争取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960万元。通过五年改革试点,服务业呈现了集聚发展、重点发展、带动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投融资、统计监测、服务创新等领域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交流。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2家,投入科技研发资金1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发展驰名商标7户,填补了“十一五”空白。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年均增长18.4%。康德乐、中意、任仕达等多家世界500强旗下企业落户江汉。预计2015年外贸出口达到5.1亿美元,是2010年的2.4倍。香港特区政府武汉经贸办事处在江汉揭牌。中央商务区国际化社区加速形成。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武汉国际时装周。
(四)过去五年,民生事业持续蓬勃发展
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全面完成第一轮、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省级学前教育示范区”评估认定。投入1.6亿元,完成13所初中和24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改扩建幼儿园5所、中小学2所。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五年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2万余人次,资助金额1880万元。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从2013年起,中考成绩、高考各批次上线比例均进入全市前三。拓宽职业教育就业、升学双渠道,建设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网。
卫生计生事业融合升级。整合医疗养老资源,在全市率先开展“医养融合”康复养老服务。全区13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共享医疗团队签约服务,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列入全国试点。建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新、改建社区养老院17家,新增床位1880张。市十一医院扩建启动。提档升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成功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合理水平,人口与计生服务体现人文关怀。深入推进幸福家庭创建。连续两年组织10244名困难家庭成年女性开展“两癌”免费筛查。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投入近千万元,升级改造区文化馆和图书馆。连续成功举办两届“非遗”文化节,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推进基层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升级改造街道文体站12个、社区文体活动室93个,改建社区群众体育运动阵地12个。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每年组织的“万名群众进剧场”、“金桥书评”、“六湖联动”金秋健身旅游节等活动成为江汉品牌,涌现出十二中足球队、武汉宏兴队等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和民间足球力量。
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深化平安江汉建设,投入1.8亿元建成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网格管理中心、联合调解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综合治理医院、学校、商场、火车站周边等重要点位,“一感两度两率”测评排位稳步提升。重点整治华安里、东汉正街地区重大安全隐患,各类事故明显减少。强力化解信访积案,国家、省、市信访部门高度认可我区“阳光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水平。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创建工作持续加强。举全区之力,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创卫暗访考核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文明程度指数“双月测评”成绩多次排名中心城区第一。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推进,连续三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奖励。坚持治城育人,开展“感动江汉”人物评选,弘扬崇高的道德风尚,犟妈、长江救援志愿队等典型辈出,展现全区人民共建和谐的精神风貌。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做好对口援建帮扶工作。国家安全、民防、消防、国防动员和民兵队伍建设等工作积极推进,档案、保密、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财政对民生投入力度显著提升。民生保障由补缺兜底向适度普惠转型,财政对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和住房保障的支出,比“十一五”分别增长161.6%、72.8%、396.2%和37.6%。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015年达到40590元,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是“十一五”末的1.9倍,五年年均增长14%,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就业社保水平不断增强。建立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配备30台社区就业自助服务终端机。五年扶持全民创业2.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五险扩面”新增49.3万人次,低保实现进退有序的动态管理。获批开展全国“救急难”试点。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