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内蒙古)2016年扎兰屯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扎兰屯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071 发布时间:2016-03-28 06:33:42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15日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焦刚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扎兰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15日在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焦刚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扎兰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发展改革稳定的繁重任务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七次党代会精神,着眼长远打基础,把握关键求突破,攻坚克难,蓄势前行,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把握政策方向,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1.5亿元,比2010年增长74%,年均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7亿元,比2010年增长117.8%,年均增长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亿元,比2010年增长87%,年均增长1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088元,比2010年增长72%,年均增长1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170元,比2010年增长106%,年均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60亿元,是“十一五”的3.5倍,年均增长18%。
——城镇化战略深入落实,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乡建设累计投资161.9亿元,城市规划面积由384平方公里拓展到867平方公里,开发房地产331万平方米,城市空间深度拓展,城镇布局全面优化,成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河西新区累计投资54.2亿元,实施布特哈大桥、“三横一纵”道路等项目64个,主体框架完成构建,亲山近水风格突显。市政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9.6亿元,新城热力、新区水厂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内环全线贯通,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建设中东铁路、布特哈等7座广场公园,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8%,卫生保洁面积增加80万平方米,成为自治区卫生城市和全区唯一的旗县级国家园林城市。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5.3亿元,是“十一五”的6.8倍,成功承办全区小城镇建设现场会,蘑菇气、成吉思汗、柴河成为全国重点镇,成吉思汗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成为全国文明城提名城市,蘑菇气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两条主线”加速构建,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三次产业比重由28.4:46.1:25.5调整到23.3:51.9:24.8,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牧业基地得到巩固。玉米种植面积由160万亩调整到280万亩,加工量达到19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49%提高到55%,玉米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粮食产量由2010年的19亿斤提高到22亿斤,实现“九连增”;规模化养殖场由300个增加到1000个,牲畜存栏由360万头只提高到471万头只,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畜牧生产大县,9个乡镇成为国家重点产粮镇。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81万亩,“三品一标”认证达到77个,黑木耳栽培突破2000万袋,成为全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最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最多的旗县级地区。工业主导地位稳步提升。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3.5亿元,是“十一五”的3.6倍,构建了“三驾马车”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2家,2015年实现总产值240.6亿元、上交税金3.7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2倍和4.4倍。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十一五”增长1倍,成为自治区“双百亿工程”重点园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柴河、金龙山等景区建设完成投资10.1亿元,冬季旅游成为新热点,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3.1倍,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柴河、成吉思汗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金龙山滑雪场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三个滑雪项目训练基地。全市限上商贸企业由26家增加到50家,物流企业由32家增加到97家,发达广场等一批商贸综合体投入运营,蒙东系列市场成为农业部农产品定点市场。电子商务实现新突破,建成电子商务体验馆、商务服务中心和16个农村服务站,全市网店、微店数量翻了3番,被多个部委确定为电子商务示范县。
——基础保障持续强化,发展优势不断扩大。高效完成机场建设,创造了内蒙古乃至华北、东北地区民航支线机场建设新纪录;公路基础建设累计投资47亿元,建成扎兰屯一级客运站、G5511扎兰屯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G232线金边壕至大兴一级公路,全市等级公路由794公里提高到1600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由40%提高到83%,结束了我市无机场和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域内用地征收。新建岭东首座500千伏变电站,建成中型变电站5座,改造电网681公里,区域供电能力明显增强。扬旗山水利枢纽工程竣工蓄水,一期供水工程启动,水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大力强化生态建设,累计植树造林18.6万亩,退耕还林4万亩,连续17年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04%,草原植被盖度由64%提高到76%。申报秀水国家湿地公园获得批复。累计实施减排项目16个,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加大能耗监管力度,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2%。累计创建国家生态乡镇10个,成为自治区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市。
——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内部活力逐步释放。加快推动经济生态等重点领域改革,形成改革成果192项。协调金融机构力度加大,2015年全市贷款余额达到135亿元,比2010年增加112亿元,年均增长47%。推动融资模式创新,引进了蒙银村镇银行和包商银行,组建了信邦融资担保公司和4家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发行呼伦贝尔市第一支中小企业私募债,6家企业在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板挂牌。土地保障不断增强,累计增加建设用地676公顷,完成土地征收881公顷。非公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完成增加值113.4亿元,占比达到60%。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累计引入资金538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出口创汇2.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5倍。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全面优化。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2%,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2项,开通全区首家绿色农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连续两年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16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幼儿三年入园率由76%提高到86%,本科上线率由48%提高到55%,校外住宿点、民办幼儿园实现网格化管理;完成扎兰屯职业学院组建,成功引进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我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两所大学的县级市。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地方病研究所和市人民医院、中蒙医院等新建业务用房投入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创新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并在全区推广经验,成吉思汗、卧牛河镇卫生院成为国家级群众满意卫生院。新建乌兰夫同志纪念馆等博物馆,吊桥和中东铁路建筑遗址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央视和多家卫视走进扎兰屯,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连年承办国家级滑雪赛事,成为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承办地。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民生质量明显改善。民生累计投入90.6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十个全覆盖”工程累计投入9.8亿元,完成1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8个林场全部建设任务和348个自然村50%以上的工程任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扶贫累计投入5.5亿元,13.68万人脱贫,被认定为革命老区,连续三年成为自治区扶贫开发先进市。扶持创业就业累计投入12.5亿元,建立创业园区及孵化基地31个,扶持创业9656人,新增就业2.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7万人次,成为全国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试点县。社会保险累计发放资金36.9亿元,比“十一五”提高221%,各项社会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累计发放资金7.4亿元,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全面启动,各类救助标准逐年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投资22.5亿元,建成18318户,发放廉租房补贴1586万元。
 1/7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