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内蒙古)2016年乌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乌海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434 发布时间:2016-03-16 08:22:54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25日在乌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艾丽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2月25日在乌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  艾丽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乌海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增加218.5亿元,年均增长1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末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71.7:27.3调整为2015年的0.8:60.3:38.9。工业产业延伸升级。煤焦化和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精细化工快速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7.7%提高到65.9%。我市成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和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3%提高到7.5%,君正、海化在主板挂牌上市。金沙湾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乌海海关获准设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葡萄产业不断壮大,葡萄种植面积是“十一五”末的1.8倍,“汉森”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十二五”时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7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2倍。建成区面积由37.5平方公里扩大到62.3平方公里。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乌海湖118平方公里水面逐步形成。我市被评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全国第七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总里程达931公里,乌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0万人次。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各类安置房9.3万套,4.6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建成开馆,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累计投入绿化资金40多亿元,实施重点林业和园林绿化工程371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我市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海勃湾北部生态涵养区保护管理成效明显。投入大气污染治理资金84亿元,集中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等重点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实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40个,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下降36%。
 
 
“十二五”时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民生和社会事业年均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72倍和1.7倍。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5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低保、医保、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同等待遇,低保标准等主要民生指标居自治区前列。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城市。实现了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免费教育。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国家和自治区试点。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9.82亿元,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48亿元,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64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06亿元,增长7.4%。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968元、14402元,增长7.9%、7.3%。
 
 
一年来,我们顶住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第一举措,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抓政策落实。及时出台了拓宽融资、援企稳岗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等60余项具体措施。协调争取电力优惠政策,28户企业进入电力多边交易范围,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1.3亿元。协调金融机构采取续贷、延期等措施,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资金近百亿元。减免、缓收涉企税费4亿元。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认定困难企业18户,涉及参保人数2.4万人,补贴资金6673万元。降低失业保险缴费率,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到2%,全年为企业减负1437万元。
 
 
抓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自治区重大项目三年三级实施计划,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拟建项目抓审批、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20个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115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综合开复工率达到74%。
 
 
抓投融资创新。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储备PPP项目87个,9个项目列入国家PPP项目库,乌海湖大桥纳入国家开发银行PPP项目试点。建立市投资集团、漠海绿洲农业发展公司等融资平台,组建产业引导基金、城乡一体化发展基金等6支基金,总规模263亿元。设立8000万元转贷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0多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到位资金241.8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资金30亿元,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破利益格局,破除体制障碍,实现了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实行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监管的市场管理新格局。实行一个机构管城市。整合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工作由多头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形成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大城管”格局。实行一个窗口管审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所有行政审批实现“一站式”服务,95%的行政审批事项现场办结。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8636户,增长56.3%。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61%。实行一个平台管服务。建立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政务服务信息平台,民生业务实现网上申报、跨区转办、并联审批。“12345”和“110”实现两线联动服务,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行一个清单管权力。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公布市本级行政权力4251项。启动责任清单编制工作。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