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贵州省)2016年天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天柱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5683 发布时间:2016-03-09 08:20:39
摘要:(2016年2月28日在天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陆再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县...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深入贯彻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和强化“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旅游活县、文教兴县”战略,突出抓好大扶贫、大健康、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天柱大发展的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3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和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5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0:32.8:49.2;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面小康目标;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省州下达计划范围内。经过五年奋斗,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新跨越、统筹城乡发展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新跨越、社会事业建设新跨越、生态文明建设新跨越、改革开放水平新跨越!
 
这五年,我们要重点抓好补短板、优结构、促统筹、保生态、夯基础、添动力、惠民生、强法治等八个方面的任务。
 
(一)全力补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县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抓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攻坚战,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对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进行捆绑整合,确保资金使用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明确县乡主体的责任机制,建立以县乡为主体、有职有权、权责对等的扶贫工作责任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努力营造“扶贫向善、济困光荣”的社会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加强社会扶贫资金的管理及使用。积极开展邻里帮扶和参与式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城市、上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更大支持。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动。认真落实省“1+10”和州“1+10+9”配套文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和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财政金融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社会力量包干扶贫、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党建扶贫“十项行动”,认真抓好乡村旅游扶贫、文化扶贫、电子商务扶贫、消防减灾扶贫、生态扶贫、林业扶贫、农产品价格保险扶贫、健康服务扶贫、科技扶贫“九项计划”,确保实现7.26万人全部脱贫。突出抓好重点脱贫工程。大力扶持油茶、烤烟、优质米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园区平台和“三小工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民,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三五”期末达到12500元以上。积极发展各类服务业,抓好农村电商,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安置3.72万人。加大教育脱贫力度,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提高劳务输出水平,不断增加劳务收入。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筑牢社会保障兜底网,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
 
(二)全力优结构,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按照做强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要求,加快形成以传统产业为支撑、新兴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品牌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强传统产业。抓好钡化工产业,加快产业配套和资本及技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钡盐产业基地,钡盐工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以上。抓好水电能源产业,促进流域内水能开发。加强重晶石、黄金、煤矿等资源监管和勘探开发,推进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实质整合,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抓好建筑材料业,围绕水泥、管材、商砼、石材等,研发新型建材,推广水泥砖和新型墙体砖,促进产业升级。抓好食品加工业,推进茶油、豆制品、优质米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大新兴产业。抓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创业队伍和技术人才。到2018年,实现电商配套体系基本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完备,农村电商覆盖率达100%。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电子商务,支持小微企业和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抓好大健康战略行动,促进大健康产业与有机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支持同源中药等龙头企业研发民族医药产品,把民族制药业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依托清水江库区,规划建设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和竞赛基地,发展康体养生产业。做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四大农业产业园区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烤烟、茶油、有机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渔业等特色农业,统筹抓好特色镇村建设和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等多种业态,构建大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园区、景区、城区“三位一体”,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业基地。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药则药、宜游则游,积极培育农业“三小”工程,着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种植业、养殖业优化升级。盘活千亩以上大坝,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提升“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做特文化旅游业。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高端化、精品化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引进战略投资主体,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建设成为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念好山字经,规划建设好金凤山公园。把环九龙山的高酿、石洞等地建成重要的民族生态体验旅游和健康养生休闲基地。唱好水中歌,规划建设好以三门塘为核心的清水江库区风景区。积极打造清水江百里画廊,规划建设朗江、鉴江30里水景长廊。做好农文旅,规划建设朗江农业公园,建好奇石馆。打好民族牌,大力策划和包装“四十八寨歌节”,唱响世界歌会品牌。做好家文章,规划建设家祠文化博物馆、百家姓家祠客栈。建好村景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及开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快速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租赁、财务等业态。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覆盖率。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增强融资能力。丰富保险产品,推进“三农”保险。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大居民消费,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成品油、拍卖、典当、酒类等行业健康发展。发展旧货交易,开发二手商品市场。
 
(三)全力促统筹,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坚持产城景有机融合,做好山水田园文章,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特色镇村,打造城乡建设新亮点。科学统筹城镇发展布局。重点打造环金凤山“凤城+邦洞+蓝田+社学+渡马”、沿清水江“坌处+远口+白市+江东+瓮洞”、绕九龙山“高酿+石洞”三大区域特色新型城镇组群,积极发展竹林、地湖、注溪、坪地各具生态与民族特色的风情小镇,全面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文化引领城镇建设,突出侗苗文化、家祠文化、木商文化、民俗文化,加强城市交通、绿化、休闲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建设品位。到“十三五”期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0万人左右,力争实现撤县设市目标。大力建设山水田园城市。紧紧围绕“黔东山水·田园天柱”,倾力打造侗苗文化典范城市、区域节点城市、家祠文化城市,努力建设成为西部独具魅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构建“一城两翼、产城互动”城市发展格局,以县城为中心,拓展两翼,连接邦洞工业园区、联山产城互动区和朗江农业公园,打造新型工业经济带和大农业经济带。建设县城“四横三纵”城市路网,提升公共交通能力。完善城市管网、供水排污、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加强县城周边山体美化绿化,规划建设南康等城市公园,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成县城重大商业项目建设,形成新商圈,凝聚新业态,汇聚新人气。增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能力。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改进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强化规划控制力,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物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特色镇村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特色示范小城镇。大力实施村镇建设行动计划,以中心村、示范村为重点,以“六个小康”行动计划为抓手,将农村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规划建设农村居民集中安置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落实“三个1亿人”城镇化行动计划,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切实解决好就业、住房、社保、医疗卫生、子女教育和权利维护等问题,促进进城农民安居乐业。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权益。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