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6年黄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黄龙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594 发布时间:2016-02-25 08:58:22
摘要:黄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7日在黄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黄龙县人民政府县长 任高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已提交大会的《黄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
黄龙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7日在黄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黄龙县人民政府县长  任高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已提交大会的《黄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5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旅游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优结构、挖潜力、惠民生”,立足生态优势,强化产业开发,狠抓招商引资,突出民生建设,统筹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争先进位”彰显黄龙发展新态势。在全省、全市受经济持续下行和油煤市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不同程度有所放缓的形势下,全县上下咬紧牙关,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做到了劲头不减、目标不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的可喜势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2673亿元,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8.1%;社零总额完成2.6155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89元,增长10.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909元,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750万元,增长12.4%。目标责任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
 
  “多元结构”建立农业发展新格局。完成核桃标准化建园1.08万亩,四条梁等5个核桃繁育基地认定为省级核桃示范基地。“渭北核桃安全生产技术示范项目”被确认为陕西省科技成果。新增苹果1.1万亩,建设苹果防雹体系1400亩,完成孟家山千亩矮化苹果示范园等6个市级苹果示范园建设。新增中蜂1.5万箱,中蜂产业现代示范园建成投用,年加工能力达到2000吨。种植粮食17.2万亩。舍饲养羊、肉牛、生猪等畜牧养殖稳步发展。繁育苗木8121亩,养殖大闸蟹28万只,七彩山鸡养殖规模突破40万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落实基本农田保护16.45万亩,完成各类营造林6.5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2.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4.4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整理2282亩。率先在全市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流转土地2.46万亩,新增家庭农场26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人。
 
  “新型能源”成为补充工业短板新支撑。瓦子街1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全年实现产能1200万度,产值1140万元。界头庙49.5MW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累计发电2747.44万度,产值1675.94万元。国润50MW和埃菲生20M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界头庙风力发电二期50MW即将开工。
 
  “生态旅游”孕育跨越发展新引擎。完善了《黄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神道岭景区道路、电网改造全面完成,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一期、龙湖一期项目建成。神龙湾生态旅游度假区、龙湾生态园等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前期进展顺利。游客接待中心投用,发展家庭公寓120余套,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有效缓解了旅游旺季“一房难求”的问题,同时创新了历年来沉淀住房去库存的新思路。筹划了“相约黄龙·行游绿洲”、“清凉之夏·爽游黄龙”、“红叶节”、“冰雪节”四季营销活动,生态旅游受到中省市媒体持续关注,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宣传报道100余篇,转发量、点击率突破百万。举办全民旅游培训99班次3.5万人,培训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70%,创省市之最。全年接待游客81.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68.3%和353.5%,占全年GDP的26%。旅游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0%以上,50%以上的产业扶贫人口直接或间接在旅游产业中受益。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性产业和新引擎。
 
  “基础建设”支撑城乡面貌新变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避灾移民搬迁和城市交通、照明、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政法街综合改造完成,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1.16公里、水厕8处,新建生态停车场10个,设立便民自行车服务点5处60辆。城区第二垃圾处理厂主体建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建成移民搬迁住房222户。新建保障房600套,碧水湾生态小区、水磨湾小区2302套保障房续建及配套工程完工,水磨坊仿古商业街建成。全年累计配租售保障房1282套,其中两批次集中配租售920套,农民进城入住829户3000余人。石堡市级重点镇实施项目22个,完成投资2.363亿元,白马滩县级重点镇实施项目18个,完成投资4010万元。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完成投资1.02亿元,实施项目97个。围绕生态旅游和产业富民,以“村容净、环境美、基础强、产业富”为目标,按照“一乡一策、一村一业、一户一产”的建设思路,完成石堡镇、瓦子街22个美丽乡村建设。
 
  “快速推进”成为项目建设新常态。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3个,完成投资14.8亿元,完工率87.2%。国道242线旗杆庙越岭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黄渭高速黄龙段前期工作全部完成。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项目即将获批。界头庙49.5MW风力发电、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2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完工。国道327线黄龙至韩城段改建完成,大岭隧道建成通车。龙湖、两馆、中医院、城东集中供热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均于年内启动建设并完工,创造了黄龙项目建设史上的新速度。
 
  “招商引资”占据建设投资新权重。全年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29个,其中,合同项目17个,协议项目12个,引资额35.83亿元,落地资金10.79亿元,形成固定资产7.2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已占据全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达到58.17%。招商项目和资金落地率居全市之首,历年之最。
 
  “惠民利民”指引社会事业新方向。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法”扶贫方略,按照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精准摸底、精准识别、精准措施、精准时限和标准、精准考核巩固五个步骤,对全县精准扶贫户1576户3009人实行“人对人”、“点对点”、“面对面”全覆盖精准施策。实施“4321”结对帮扶,落实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旅游扶贫等十四项精准扶贫措施,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946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双高双普”工作规划(2015-2017)》编制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通过市级验收。“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全面落实,完成了全县教育资源整合调研。综合培训中心、水磨湾和石门幼儿园新建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通过病媒生物防制单项考核验收。省四院协管县医院工作全面实施,中医院建成投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体育场改建、电视台演播大厅新建完成投用。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镇食药监管示范所通过省级验收。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全年文化下基层1200余场次。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增率3.82‰。开发公益性岗位110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人、新增就业3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15万元,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创业281人。城乡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保险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实现全员统筹。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高龄补贴、临时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等各项资金3097万元。提高了全县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兑现到位。乡镇工作补贴全部落实。提高了基层干部和教师待遇。完成第九次村委会和“居两委”换届。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启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沟口养老院、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完成。老干部活动中心改造完成,残疾人功能训练楼项目进展顺利。
 
  “群众满意”唱响社会管理最强音。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组织实施食品、药品、生产、交通、消防等领域专项整治80余次,森林防火、防汛抗灾、地质灾害防治、路域环境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预警研判机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19件。信访“三无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建成信访信息管理系统,信访事项受理、办复、监督、评价实现全程公开、透明,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21件(人)次,办理政府微博、县长信箱政民互动诉求32件。“六五普法”圆满收官,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平安创建”扎实推进,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加强,交警指挥中心建成投用,治安监控达到城区景区全覆盖,社会治安满意率95.81%,位列全市第一。
 
  “深化改革”驱动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产权实现集中管理,分两批对21个单位186间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完成首批6辆公车拍卖,公车资产依法处置有序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投用。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0项,转变管理方式15项,转为日常管理事项53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精简率达到40.9%。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完成二次审核。在全市率先完成镇村综合改革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
 
  “转变作风”成为自身建设关键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清理办公用房1228.4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文件会议数量分别下降10%、13%。“吃空饷”清理有序开展。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33件,政协提案41件,办结率均为100%。公民代表进政府和大学生假期进机关见习活动富有成效。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务督查、应急处置等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在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已经全部落实。
 
  总结2015年,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回顾“十二五”,我们更觉得不平凡、不寻常。五年来,我县先后获得了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民健身先进县和全省残疾人先进县、招商引资先进县、林业产业强县、应急管理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平安家庭”示范县,被授予省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文明县城,连续多年被评为信访“三无”县。2015年又收获了全国法治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等殊荣,为“十二五”任务目标的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高速增长,达到了翻番目标。2015年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9.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一五”末的3.15倍,年均增长30.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一五”末的2.08倍,年均增长12.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779元提高到239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70元提高到9389元,是“十一五”末的1.87倍和2.05倍,年均增长13.3%和15.44%。全县财政收入是“十一五”末的3.78倍,年均增长27.7%;地方财政收入是“十一五”末的3.67倍,年均增长27.3%。招商引资总额、到位资金是“十一五”末的8.9倍和6.23倍。
 
  这五年是发展方式大转变的五年。五年来,核桃、苹果、中蜂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分别达到28万亩、11.6万亩和6.5万箱。 “黄龙核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黄龙被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繁育苗木4万亩。累计流转土地6.46万亩,集约率达24%,发展家庭农场41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5家。生态旅游主要景区基本形成,县城、神道岭、无量山、神峪川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石门峡漂流、王庄水上乐园、“树顶漫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旅游招商项目先后落地,黄龙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来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直线攀升。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实现了无能源向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43.5比7.3比49.2调整到36.2比9.3比54.5,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总量扩张、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大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县城框架由“十一五”末的2平方公里扩大至3.82平方公里,建成保障性住房6030套,分配到户5606套,入住率88.74%。建成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点)10个,搬迁2358户8436人。实施县城街道桥梁、城市景观、给水排水、公园广场、环卫保洁、社会治理等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项目66个。城区绿地面积达到54.8万平方米,人均28.1平方米。城区保洁面积达到97.7万平方米。2个市县重点镇和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实施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扶贫开发、公共服务等项目648个。实现农民进城进镇进社区6727人。改造国省道67公里,农村公路256.6公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314户,发放补助资金6305.76万元。完成各类营造林26.8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1万亩,城镇化率实现翻番,达到78.83%,是“十一五”末的2.3倍。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大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坚持每年办一批民生实事,民生领域累计投入34.2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6%。新建、改建标准化中小学、幼儿园21所。“四类教育”协调发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年健全。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年提高。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以保障。完成人饮工程80处。城乡低保4次提标。干部职工工资待遇逐步提高,住房、医疗、养老等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救济救灾、医疗救助、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养老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