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江苏省)2016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兴化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761 发布时间:2016-02-24 18:07:08
摘要:2016年1月10日在兴化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李卫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兴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
——2016年1月10日在兴化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李卫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兴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在中共兴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稳中奋进工作总基调,务实推进“四个大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圆满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综合实力再上台阶。2015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72倍,年均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6.7:44.7:38.6演进为14.2:40.1:45.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9倍,年均增长14%。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70亿元、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工业开票销售43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37倍、1.55倍、2.2倍。不锈钢、健康食品、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值年均增幅分别达18%、19%、21%。产销过亿元企业402家,过10亿元企业7家,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2.9倍和2.3倍。建筑业贡献份额提高,实现总产值364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17倍。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连续12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市),兴化大米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称号。淡水产品总量连续25年居全省县(市)之首,兴化河蟹市场被评为“中国河蟹第一市场”。2015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设施渔业面积0.5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55.7%,农业机械化率达81%。“十二五”期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78亿元,改造农田近100万亩,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353家、家庭农场1448家。服务业质态不断提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4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03倍。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园区再次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胜湖、平旺湖旅游度假项目成功签约,红星美凯龙、东方商厦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开业。电商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建成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市)、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入选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修编《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兴化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李中水上森林景区、郑板桥·范仲淹纪念馆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沙沟古镇、施耐庵文化园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成功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品蟹赏菊旅游季活动,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创新彰显活力。持续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新签约项目144项,完成招商引资额130.5亿元,五年累计428.1亿元,年均增长29.7%。当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4项,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项,五年累计实施153项,完成投资286.8亿元,安井食品、东华齿轮、伽力森主食、威鹰机械、悦兴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3亿元,五年累计1216.85亿元,年均增长23.6%。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6.23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8.3亿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1.4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2.36倍、2.01倍、2.2倍。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投入59亿元,新建标准厂房11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256家。开发区获批与锡山经济开发区“南北共建”及“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戴南、陈堡分别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省精密铸造产业基地”,茅山台商工业园获批省首家“苏台中小企业合作基地”。建成江苏兴化特种不锈钢产业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获批省创新型试点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16%提升到38%。启动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创新券制度,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52家、省高新技术产品40个,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被评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单位”。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件、省名牌产品1个。锁龙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两年行动计划,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名称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戴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科学规划“四大板块”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区域发展定位更加明晰。大力推进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出台新一轮市乡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整合政府性融资平台,新组建市投资建设集团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等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计生、教育、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等领域改革力度加大。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4家,各项存款余额583.81亿元、贷款余额392.9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1.91倍和1.97倍。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水平由“十一五”期末的45.9%提高到51.9%。《兴化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和《兴化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人文景观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实施城建工程612项,总投资301.5亿元,五里大桥、文峰大桥、兴化大道南延、板桥东路改造、卤汀河滨河绿化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数字化城管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戴南-张郭、安丰小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沙沟、戴南分别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级园林式小城镇。大力实施“通江达海”工程,“十二五”期间交通投入100.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兴泰高速开工建设,建成S352、S233西北绕城段、S229戴南段等一批重点工程,英武大道、S333城区段、S351东绕城段加快建设,新建一级公路163.4公里、二级公路58.9公里,形成总长58公里城市外环一级公路。建成汽车客运新站,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启动实施川东港、卤汀河、幸福河、泰东河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建设电力、通信等一批重点项目,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省定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新建农村公路338.5公里,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4.8万座。全面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措施,村庄环境整治“五年计划”两年完成。完成人均年纯收入低于5000元人口脱贫任务,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基本达30万元以上,被评为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市)。2015年成片造林1.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9.2%。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预评估,8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2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考核,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验收,建成省级兴化里下河李中湿地公园。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清运体系基本形成,新建31座城乡污水处理厂和2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建成。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73.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244元、15598元,年均增长11.2%、12.1%。“十二五”期间净增城镇就业5.31万人,新增创业4.62万人,建成“兴化就业网”和农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三年行动计划,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100%,医疗保险住院结报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持续提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建成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64.7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公立医院价格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施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省妇幼卫生先进市,通过省“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终期评估,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文化馆、图书馆建成国家一级馆,茅山、周庄、戴南、安丰被命名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上池斋药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山号子和茅山会船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建成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深入推进法治兴化建设,“六五”普法工作成效明显,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平安创建实现“十连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面落实“四项排查”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重大事故。深化双拥创建,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市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连续三次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新闻、史志档案、外事、侨台、民族宗教、气象、消防、统计、物价、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继续加强,金融、税务等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人民武装和人民防空事业取得新业绩。
 
  改进作风取得实效,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实现权力清单动态管理,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规定,修订出台《兴化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12345”政府服务热线、市长信箱、行风热线、政务微信等平台作用,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监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和政府投资工程,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绩效考核和督查推进,大力整治庸政、懒政。
 
  各位代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兴化市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兴化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兴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兴化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扩总量、提质量、补短板任务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环境、金融环境、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大突破成效还不明显,招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改革创新的精气神还需进一步提振,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兴化篇章的关键阶段。根据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兴化市委关于制定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紧扣“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文兴市”战略,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谱写好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兴化篇章。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左右,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十三五”的发展理念和重点任务是:
 
  第一,推进创新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千亿级不锈钢产业、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和机械制造、医药及包装材料、新能源等N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以建设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为统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大育强旅游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互联网经济。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强身健体、做大做强,培育产销过100亿元企业1家以上、过50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