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云南省)2015年红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红河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1295 发布时间:2016-02-23 15:02:58
摘要:2016年1月20日在红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和涛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起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经...
——2016年1月20日在红河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和涛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起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5年,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34万各族人民,主动作为、加压奋进、超前谋划,坚持以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消除贫困人口为目标,统筹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5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04元,同比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34.5:27.4:38.1;完成农业总产值16.87亿元,同比增长6.4%;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3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3亿元,同比增长38.6%;完成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58亿元,同比增长1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921元,同比增长9.5%;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38元,同比增长12.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9‰以内。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实效
始终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建设。完成凹腰山二级客运站,哈尼梯田精品旅游环线提质改造,曼洛公路建设;配合州级做好元江至蛮耗高速公路(红河段)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乐浪、勐甸等242公里通村油路项目17个,自然村通路率达95%。实现宝华水库、阿扎河水库竣工蓄水,虎街河水库开工,勐甸水库项目可研通过省发改委评审;顺利推进阿底坡等热区灌溉工程、撒玛坝梯田补水工程、甲寅等4个乡镇集镇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哈龙河等4座水电站建设顺利,全县累计水电装机容量达5.42万千瓦,阿扎河35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工程、农村10千伏电网改造项目建设完成。
(二)特色产业培植取得新实效
以热区综合开发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热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完成热区土地流转8万亩,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2家(含省级3家在内),带动农户1.77万户。建成库博、顺和等连片千亩以上种植园12个,九牧、牧野等500头以上畜牧业养殖场5个。以生物中草药业开发为主体的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实现云百草药业投产纳规,观山月葛粉生产线建成试生产。生物药业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累计发展葛根种植5万亩,板蓝根1万亩,辣木1万亩、三七4000亩,龙胆草1000亩,美藤果1000亩。建成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3个。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实现突破。加快打造撒玛坝5A级景区和马帮古城4A级景区,诺玛旅游小镇、康藤帐篷酒店等旅游项目签订合作协议;举办红河哈尼长街宴、万人乐作舞等节庆活动。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8.48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实现旅游总收入3.53亿元。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传统产业改造渐显成效。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4.57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1.7万吨,顺利推进畜牧“18111”工程建设,实现肉猪出栏53.01万头,肉牛出栏3.97万头,肉羊出栏4.5万只,家禽出笼232.4万羽,肉类总产量5.25万吨。继续推进糖业公司、自然棕业公司提质改造,实现川威拯鑫建材厂、红河哈尼焖锅酒业公司投产,天浩石膏生产线完成装配。加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定期举办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新增流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2户,完成小微企业扶持85户。启动农业龙头产业园区建设,完成用地设计。全县市场主体达5254户,从业人员1.84万人。全县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17.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3%,被省政府表彰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新签项目70个,已开工建设项目98个,累计到位资金48.13亿元。
(三)城镇化发展取得新实效
大力推进老城改造。201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小花园片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启动中心环路立面改造建设,完成百货大楼至西山公园主街道青石板铺堑。红星水库至县城供水管道竣工,实现县城供水双重保障。县城及规划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做好西山公园、武庙广场规划、建设。不断推进新区开发。完成2014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莲花片区土地一级开发。云梯酒店、首家3D数字影院建成营业。顺利推进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加强村镇建设。完成“美丽家园”目标任务,做优集镇1个,做特民居拆除重建2545户。完成甲寅、乐育、宝华、浪堤四乡撤乡设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16.2%。强化城乡管理,建立城乡综合执法机制,组建综合执法队伍。13个乡镇驻地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四)扶贫攻坚取得新实效
深入推进“13662”工作部署,全力开展区域化、精准化、机制化扶贫攻坚。顺利实施甲寅整乡推进,启动洛恩整乡推进、30个整村推进和宝华乡俄垤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3亿元,实现1.6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3.15%降低到27.59%。创新方式,完成哈批瑶寨下山脱贫行动计划。顺利完成7.92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申报工作。光伏扶贫试点县项目完成300户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全面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提出“六看五不录六优先”精准识别认定退出机制注释①,被州级采纳推广。创新出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免费健康体检、百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屋”建设、控辍保学管理办法等扶贫政策。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实效
教育卫生工作持续加强。实现高中生学费全免,出台到内地就读高中学生奖励政策,高考总上线率名列边六县第一。积极推进思源实验学校及红河一中扩规提质、晋级升等,加快推进迤萨镇中心幼儿园、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第一期教育信息化项目建成达到省级标准。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明显,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7年。完成4所标准化卫生院和5所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康兴、安康、民族3所民营医院建成营业。协同推进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新农合参合人数达27.05万人,参合率98.4%。社保就业体系健全加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6.14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4512人,基本医疗保险18268人。发放城市低保4455人1587万元,农村低保44912人770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次,完成劳务收入4.5亿元。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率先创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并开班办学,新增5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积极筹建马帮博物馆,启动实施东门马帮古城和传统民居第一期主体修缮工程,完成甲寅瓦渣副长官司署修缮、县民族体育馆抢险排危改造、西山公园健康栈道等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红河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第三届自行车环梯田耐力赛等5项大型赛事。首部纯哈尼语原生态电影《哈尼药爷》完成拍摄并举行首映活动。出版发行《红河县志(1978-2005)》。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实效
强化生态保护。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快推进旅游环线林果种植、面山绿化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示范县建设,完成营造林建设4.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3%。完成沼气池建设3150口、节柴改灶5946户、太阳能6410户。加强土地、矿产执法力度,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22起。强化生态恢复。完成垤玛乡牛红村等2个土地整治项目,启动实施迤萨镇刺通寨等10个土地整治项目和洛恩乡巴龙村等6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新增耕地面积798.93公顷,加快实施垤玛河及牛威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强化污染治理。加大减排降污工作力度,完成甲寅镇甲寅村等4个村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大羊街乡车普水库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项目。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完成配套污水管网建设10.2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万元GDP能耗下降2.8%。
(七)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县取得新实效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保留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03项,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县乡两级政府权责清单梳理,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及县政府16个试点工作部门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法律顾问。加快农村改革,基本完成第一阶段7个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成千亩以上土地流转28宗。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组建县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高利用金融推动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深入开展省级先进平安县及法治县创建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构建立体化“打、防、管、控”体系,实现县城区24小时巡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认真落实重大热点问题领导包案制度,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655件次,同比下降50.2%,办结643件,办结率98%。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全年督促整改消防隐患1594家次,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05家次,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委员提案127件。创新建立政务督查专员制度,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全覆盖。多措并举,积极稳妥化解历史遗留债务。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密切与各人民团体的联系,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市场管理、供销、粮食、人防、气象、档案、地震减灾等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认真做好统战、民族宗教、老干部、外事侨务和上海徐汇区、兵器工业集团、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对口及社会帮扶工作,凝聚和调动一切力量推动红河实现跨越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顺利收官。五年来,我们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在县委领导下,负重前行、砥砺奋进,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感普遍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截止“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2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17.1%,农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81.5%,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增长249.6%,财政总收入比2010年增长19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增长252%,城镇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170.8%,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长19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0年增长1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增长787%。除常驻人口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调整比例外,其余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
这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五年。元江至红河、红河至南沙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450公里通乡油路、530公里通村油路和902公里自然村公路建设。完成了阿扎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南昏河四级电站等水电站建成投产,累计完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206件,解决10.9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架车等五座35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工程和西部农网改造、自然村通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电,广播及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03%和97.45%。
这是产业建设不断推进的五年。狠抓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林产业培育,基本形成以粮食、水果、反季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猪、牛、羊为主的养殖业体系,累计发展农林产业面积140万亩,流转土地11.45万亩,实现农民人均拥有农林产业面积5亩。建成2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累计发展养殖大户188户。成功创建红河县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0年的4户增至7户。长街宴、万人歌舞节等民族文化节日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接待游客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02%,累计完成旅游总收入10.28亿元。
这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的五年。旧城改造稳步推进,莲花片区、凹腰山新区初具规模。凹腰山Ⅰ号及Ⅱ号市政道路、Ⅰ号桥、县城新区路网、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重点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公租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快速推进,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145万户,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3.2平方公里提高到4.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2.91万人增加到6.97万人。稳步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共整合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1亿元,完成做特民居8203户,建成21个秀美村庄,3个特色集镇,7所标准化乡级卫生院、15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3所标准化乡级敬老院,5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5所村级幼儿园。
这是民生保障不断健全的五年。加快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五年来高考综合成绩均名列边六县前茅。建成校舍总面积37.62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1.24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初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加强医疗机构设备配套,新增业务用房面积3.47万平方米,形成覆盖城乡的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成效明显,荣获“云南省卫生县城”称号。
这是扶贫攻坚不断推进的五年。圆满实施垤玛三村综合扶贫,车古大羊街综合扶贫等区域扶贫开发工作。着重抓好3个整乡推进,353个整村推进,13个革命老区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对口帮扶、社会帮扶。五年累计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9.45亿元,实现9.395万贫困人口脱贫。
回顾总结过去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结合一年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最新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红河这样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地区要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摘帽,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好以下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学习借鉴科学发展理念,转变、升级发展方式,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并重,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互补,提升区域竞争能力,加强扶贫攻坚力度,以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培育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金融作用,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六是必须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七是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走绿色发展之路。八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九是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十是必须始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