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甘肃省)2015年高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高台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941 发布时间:2016-02-18 09:11:35
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30日在高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杨成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二五政府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1月30日在高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杨成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二五”政府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两张名片,突出三项重点,走好四条路子,注重五个结合,推进六县建设”的总体思路,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统筹兼顾促和谐,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8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8倍,年均增长11.46%。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17.08亿元,年均增长5.8%;二产增加值达到16.51亿元,年均增长16.49%;三产增加值达到19.24亿元,年均增长11.7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6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06倍,年均增长15.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41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83倍,年均增长30.83%;财政支出达到17.0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9倍,年均增长13.6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21倍,年均增长27.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1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5倍,年均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0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8440元,年均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32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081元,年均增长13.9%。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84.26%。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三次产业比重由39.9∶34.9∶25.2调整到32.3∶31.3∶36.4。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政府投资45.6亿元,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2.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6.3亿元。全县新上煤炭气化、牛羊屠宰、食品加工、光伏发电、矿产化工等工业项目87项。加快发展以高崖子滩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建成并网320兆瓦,累计发电6.7亿度。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3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户,增加值完成7.9亿元,年均增长18.5%。《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15—2020)》获省政府批复,规划面积扩容至3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68户,被评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位列全省35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第13位。五年投入12.6亿元扶持“三农”发展,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4万亩,建成绿色蔬菜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及朱家堡、太安等示范基地13个,南华明水滩10万只肉羊养殖长廊、金河湾综合养殖园、巷道镇东联村3000头奶牛养殖场等各类规模养殖场区261个,初步形成了种植业“一圈三带”和畜牧业“六园一廊四带”产业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各类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424个,建成玉米烘干、脱水菜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42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一大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推广应用,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7.3%,节本增效技术覆盖率达85%,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3个。旅游产业活力彰显,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崇文楼、湖心岛等景点建成投入使用,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红西路军纪念馆、月牙湖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成功举办了全国成人游泳邀请赛、全国农民跳绳大赛、大湖湾旅游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体育赛事,广泛开展龙舟竞渡、沙漠越野、休闲垂钓、骑行徒步等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聚合效应日益显现,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6.2%,比“十一五”末提高14.2个百分点。商贸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时代购物中心、汉唐文化商业街及4个农贸市场、4个城市便民市场、60家农家店建成投入使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行业发展壮大,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物流快递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兴起,发展各类货运配送企业22户,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完成了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2013-2030)、8个镇总体规划、117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和207个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率先在全省启动“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城乡规划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着力打造宜居宜游“黑河水乡城市”,黑河湿地公园全面建成,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情线。水如意生态绿地、水之印广场、宇阳酒店、游泳馆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园区、城区、景区高度融合,城市品位和档次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比“十一五”末扩大1.5倍,城镇化率达38%,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县城改造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资1.5亿元,新改建人民东西路、县府街、滨河路等城区道路24条14.2公里,铺设供排水管网18公里,自来水管道总长度达70公里,供热总面积达298万平方米,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新建景隆南苑、滨河丽景、天和家园等住宅小区23个,建成商品住宅8769套、保障性安居住房7409套。狠抓城管执法、保洁管理和夜景亮化,城市美化、净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5.5亿元,河道治理、饮水安全、山洪灾害防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了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建衬砌干支斗渠151公里,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5.6亿元,新改建骆明路、新水路、元红路等农村公路837公里,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99.3%,比“十一五”末提高71个百分点;红色大道、黑泉黑河大桥、合黎黑河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交通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投资2.4亿元,新改建变电站10座、电网线路332公里,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项目,完成各类造林封育7.8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8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9%。新农村及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4个、新农村“四化”示范村30个、农民集中住宅小区19个4434户,改造农村危旧房8713户。农村通讯、广电、互联网信号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全面办结省市县承诺的131件惠民实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乡村医生补贴等各类资金3.9亿元。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供养提标扩面,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2亿元、养老金7127万元、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88万元,报销新农合资金1.9亿元、城镇居民医疗金619万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华大养老中心完成主体工程,27个农村老年幸福院、2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2.1亿元,二中、西街小学、东苑幼儿园、南苑幼儿园及霞光小学、解小教学楼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高质量通过了国务院、省政府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逐年提升,中考综合排名位列全市前茅。投资1.5亿元,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中医院整体迁建和4个镇卫生院、72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深入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19‰。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血战河西》《高台情歌》等文艺作品出版发行,图书馆、文化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数字影院建成投入使用,科技馆正在进行布展规划,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建成体育惠民工程119个、乡村舞台80个,文化志愿服务、百姓大舞台、全民健身运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22%。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汉明长城保护及骆驼城、许三湾城遗址维修加固等文物安防工程全面完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转化应用新技术、新成果217项,科技贡献率达51%。大力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2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开工建设,为农户发放科学储粮仓1.8万个。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与此同时,审计统计、机构编制、地震应急、老龄妇幼、双拥优抚、人防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认真执行《预算法》,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序运行,公共资源交易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政策全面落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了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清理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和镇村政务服务平台规范运行,138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审批程序和环节进一步简化。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不动产登记管理局挂牌成立。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四张清单”完成公布,高台政务服务网开通运行。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县新增市场主体5484户。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甘肃银行设立高台支行,合作银行改制为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农村“六权”抵押担保融资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率达44%,林权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率达100%。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18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序开展,计量设施安装、水量分配和水权证发放工作全面完成。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招录聘用公务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人,选派企业服务人员52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人(次)。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6个乡撤乡改镇,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计生及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划转合并,文化综合执法大队、镇监察室、安监站、食品药品监管所、健康教育所设立运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广电网络公司改制转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落实。探索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户口差别全面取消,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有序推进。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施政能力有效提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双联”行动和“效能风暴”行动,大力纠正“四风”问题,坚决整治“庸懒散软”,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清退超标办公用房,规范评比达标活动,全面推行公车GPS管理、限额公务接待、出差公务卡结算等制度,清廉为民的政风、清正高效的行风、求真务实的作风明显加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32件、政协提案218件。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政府决策议事规则、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公示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完善,“六五”普法、“法德进家”和“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科学有效。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矛盾纠纷“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民情报告单”“一庭三所”联动调处等机制不断完善,网民留言办理答复程序进一步规范,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深入推进平安高台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项污染物减排指标控制在目标值内。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3个农产品快检实验室和农产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地和矿产资源监管力度加大,耕地保护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狠抓非煤矿山、城乡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上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县十七届四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生态工业提质增效。把生态工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聚焦发力的着重点,实行县级领导包挂、部门帮扶项目责任制,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开工建设光伏发电、盐藻胡萝卜素加工等工业能源项目26个,建成投产14个。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增长8%。强化企业运行保障服务,企业达产达标率61.9%。开工建设各类项目8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亿元,增长13.4%。二是现代农业步伐加快。蔬菜、制种、番茄、葡萄等特色产业面积达35万亩,粮食总产达19.2万吨,蔬菜产量达60万吨。绿色蔬菜产业园建成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3233座,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区25个,新增各类养殖大户1669户,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440.3万头(只),其中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1万头、99.1万只。倾斜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发放扶贫贷款6900万元,整合扶贫资金8124万元,16个贫困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9项,全年脱贫1756户、525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以下。8个“四化”示范村、2个“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全面完成。造林2万亩,义务植树57万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3万平方米。三是宜居宜游建设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及25个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多规合一”规划通过省建设厅专家组评审。规划24#等市政道路及千禧万象城、新客运站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吉祥再生资源回收场投入使用,黑河二级橡胶坝开工建设,合黎黑河大桥、县府街西延伸段、滨河步道建成通行,华龙嘉园、如意馨苑等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强化旅游宣传和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接待县内外游客1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四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加强对深化改革、创业创新政策的学习研究,组织领导干部和企业家赴外考察学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狠抓平台载体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创业创新基地等“四园一中心一基地”入驻企业35户,吸纳创业者237人。引导社会群体发展电子商务,注册高台汇、六六福等电子商务公司19家,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办网店220家,建成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51家,网上销售额达1300万元。开展“一村一店·微动全城”微商创业实践培训,开办微店180家。围绕文化、旅游、体育等重点消费领域,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养生保健、健身旅游等新型服务业,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五是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认真办理省、市、县为民承诺的39件实事,加大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城镇就业、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农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居民养老和失业保险、工伤补助标准稳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9%、97.8%。落实保障政策,注重家校共建,狠抓教学质量管理,高考二本以上及三校生录取率分别达48.5%和30.3%,分别比2014年提高3.7%和18.3%。武警中队、看守所完成搬迁,中医馆投入使用。全面落实计生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