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湖北省)2016年潜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621 发布时间:2016-02-05 08:15:04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在潜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黄剑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
这五年,是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大力开展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推进商贸企业、供销系统改制。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两圈两带”区域融合、分工协作。创新五大服务平台,主动服务江汉油田改革发展,企地合作达到新高度。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海关保税仓库,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到位资金49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4倍,成功引进了晋煤集团、中国兵器、正大、中珠、中伦、稼味、长飞、好彩头、全友、好迪等知名企业集团。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五年。民生政策全面落实,民生支出达170.9亿元,保障水平全省一流。积极筹资25亿元,扎实为民办理实事,解决了背街小巷改造、放心食品、农村饮水安全、困难群众救助、住房保障建设等问题。74个村实现脱贫致富,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人均存款额全省第二。荣获“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2011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条件全面改善,荣获“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市”、“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市”等称号,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打造了学前教育、音乐表演两大特色品牌。兴建中心医院门诊楼,全面实施基层卫生院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卫结合”和“签约服务”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虾为媒、以戏结缘、一线串珠、三足鼎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曹禺戏剧文化与群众文化在全国、全省具有广泛影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平安潜江和法治潜江建设有序推进,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五年,既是潜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五年,也是发展变化最大、成效最好的五年,使我市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为“十三五”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宏观发展环境不确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的任务艰巨;全国全省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态势明显,不断培育和增强发展竞争力的任务艰巨;“互联网+”时代导致要素大跨度流动,潜江发展要素和区位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培育新优势的任务艰巨;国际油价下跌仍未见底,重化工行业发展环境约束趋紧、部分企业生产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增速减缓,平衡收支的任务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脱贫的困难依然存在,切实改善民生、实现精准脱贫、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任务艰巨;极少数公务员回避困难和矛盾、怕作为懒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改进工作作风和提升发展能力的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中共潜江市委关于制定潜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潜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三维纲要”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加快推进“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和“五个潜江”建设,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跨越,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优化结构、转型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的基础上,年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重点打造生态龙虾、绿色化工、家具食品等3个主营业收入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化和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前列,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开放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镇全部摘帽。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教育现代化取得实质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意识显著增强。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潜江文化品牌更加响亮,文化名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绿满潜江”行动目标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普及。节能减排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省环保模范城市。
市域治理水平全面提高。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覆盖,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巩固“全国平安市”成果。
今后五年,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发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共识,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争创践行五大理念先行区、落实五大发展示范区。
(一)全面落实创新发展,加快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建设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创新载体功能完善、创新体制逐步健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型城市。重点抓好发展新动力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型社会建设,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依靠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全面落实协调发展,深化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区两翼三带四极”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城矿乡一体、区域协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发展,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全市各地各方面的积极性,着力培育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彰显的现代大城区、重点发展翼、产业聚集带和经济增长极,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全面落实绿色发展,进一步擦亮“水乡园林”名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全地域生态管控,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环境质量体系,建立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四)全面落实开放发展,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切实做足做好开放开发文章,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两圈两带”,着力打造“融合两圈、连接两带”的区域重要节点城市。加强与汉江和江汉运河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合力打造新的经济走廊。推动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培育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环保设备、化工、淡水产品和服装等出口基地。大力开展精准招商,聚焦客商资源,突出“挑商选资”,加强定向对接,提高招商质量。打造对外开放新环境,推进对外开放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全面落实共享发展,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充分合理运用“扶贫十法”,严格落实扶贫责任制,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协商制度建设,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2016年工作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加快发展,力争上游。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市面临着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等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和国家战略布局调整的机遇。当前,国家应对经济新常态,密集出台了大投资、大融资的一揽子政策。我们完全可以在抓住国家大战略、大政策机遇上大有作为。从省级层面来看,我市是全省“两圈两带”的重要节点,是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的重要枢纽,是全省“一主两副多极”战略和建设全省“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先行区的重要区域。我们完全可以在抓住全省战略大布局、大推进的机遇上大有可为。从市级层面来看,我市成功争取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延续政策和诸多中央、省改革试点项目、城投债券融资、棚户区改造资金等,货运铁路支线、潜枣高速、汉江大桥、泽口港区综合码头、高石碑连接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长飞科技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我们完全可以抢抓潜江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优势带来的机遇,发挥潜江“崇文厚德、创新图强”的精神文化优势,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构建经济发展新优势。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脱贫人口2.25万人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抓住重点、主攻难点、聚焦热点、防控风险点,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制定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潜江行动计划,精准实施产业发展新举措,着力激活存量、补齐短板,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坚持工业高新化、循环化、集群化,推动化工产业循环化改造、食品产业集群化、服装产业品牌化发展,冶金机械、油气开采转型发展,五大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投资100亿元,实施技改扩规项目41个。重点推进潜江制药抗肿瘤新药、华世通潜龙药业、菲利华、鑫友泰、金松纱业、新亿宏、益和化学、可赛化工等企业技改扩规。大力发展三大新兴产业。食品产业要加快推进食品产业园二期和重点项目建设。家具制造要以华中公司重组为“东风”,推进华中家具产业园原辅材料二期、全友板式车间生产线、好迪二期、物流配套和生态公园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要以打造3000亩特别聚集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中珠医药产业园及相关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僵尸企业”清理和盘活重组,加快培育百亿、五十亿、十亿、亿元级企业,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构建梯队发展、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市场主体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牢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和农业大有可为的观念。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打好龙虾产业“王牌”。按照“安全、生态、健康、环保”的要求,大力实施“潜江稻虾、潜江虾稻”双轮驱动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建设。实施潜江龙虾“万师千店”计划。发展“虾稻共作”面积10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36万亩。加快打造小龙虾加工产业园,积极推进“四基地、四中心”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全年粮食面积达到120万亩,总产60万吨。坚持“农业四化”。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推进尝香思、华山、莱克等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提高畜禽规模、健康、生态养殖水平。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100家、专业大户100户。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监管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扩大政策性“三农”保险,设立小龙虾互助保险公司,提高农业风险防控能力。抓好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农村新社区。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三个转型”,实施服务业提速、消费升级行动,培育发展新动力。围绕建设高铁商贸区,加快推进128奥特莱斯生态城、生态龙虾城、光彩江汉城、龙虾学校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潜江龙虾产业文化园省级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江汉平原物流节点城市,完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江汉物流园、潜江新港、货运铁路北站物流园、江汉化工专业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持博通电器等商贸企业壮大规模,发展连锁经营。引导物流企业开通农村物流专线,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集中连片推进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货币化安置力度,出台规费减免政策措施,完善住宅小区城市功能配套,消化房地产存量。大力推进教育消费、健康消费和热点消费。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