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陕西省)2016年潼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潼关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2035 发布时间:2016-01-28 10:08:51
摘要:2016年1月19日在潼关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潼关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严晓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与《潼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
2016年1月19日在潼关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潼关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严晓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与《潼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黄金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坚持“转型发展、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全面完成了“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预计2015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9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1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18倍,财政支出达到14.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3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1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500元和9302元,是“十一五”末的1.85倍和2.16倍。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高于全市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黄金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持续开展黄金矿山整治,打非治违“潼关模式”在全国推广。整合黄金企业5家,减少矿业权24个。潼金公司中深部整装开发完成投资12亿元,4个斜坡道掘进5万余米。天和苑黄金精炼公司、西潼峪尾矿科技示范园建成投产,潼关首饰城改造提升全面完成,金银饰品经营户达到115家。旅游发展高点起步。编制了《潼关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潼关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等7个规划。累计投入资金7亿多元,开工建设亿元以上旅游项目7个,提升改造旅游道路5条。古城开发完成北水关主体建设,水坡巷明清古建保护修缮工程过半,东山景区山河一览楼、钟楼等建设全面竣工,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获得批准,秦王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6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秦东特色小吃争霸赛。“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系统景区格局正在形成。农业产业趋向特色。出台了生猪、软籽石榴、油用牡丹等7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发展核桃、花椒、软籽石榴等林果菜18.9万亩,生猪存栏25.2万头。成功招引建成安大种鸭养殖场,“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正在推广。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30多个,农业条件大幅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统筹稳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五年来,实施重点城建项目50多个,建成了添景苑、紫云阁等4个城市公园,改造了金三角、秦东、城西3个农贸市场,新建各类宾馆、超市、商厦、住宅小区20余座,秦岭大道、尚德路、和平路、双桥大街等城市道路全线贯通,“五纵九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基本建成,县城面积从2.8平方公里增加到6.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50.2%。“双美”创建累计投资2.18亿元,全县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除,组建了710人的农村保洁员队伍,实施了54个重点村“六化”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面貌。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累计投资3.7亿元,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1个,秦东高速入口综合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投入运营,滨河公园景观带初具雏形。太要镇新区建设完成投资2.12亿元,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投入使用。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创新全面实施,争资引项成效突出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改革稳步实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基本完成。简政放权取消职权112项,拟转移、下放职权149项,市场活力明显增强。率先在全市推行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促进了依法行政。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达到全覆盖,“人民之家”累计办理事务18万件,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五年来,引进各类项目130多个,到位资金116.5亿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61.0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4.88倍、4倍。特别是争取到了国家资源转型扶持、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等项目,有力促进了潼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治理持续加强,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3.2亿元,实施了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峪道清渣等10多个生态治理项目,治理河道25.5公里,新增耕地1600亩、建设用地1360亩。投入资金1.38亿元,实施企业废水回收、畜禽养殖废水治理等节能减排工程40余项,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减排任务。持续加大环保力度,渭河三年行动、大气综合治理、噪音治理等活动取得实效,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两年超过300天。实施了陕西东大门绿化、秦东大地园林化建设,累计栽植苗木1900万株,新增人工造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63%,构筑了晋豫入陕第一道生态屏障。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五年来,投入资金24.6亿元,实施十大类民生工程项目388个。在全省率先开通城区免费公交、农村免费校车、农村免费数字电视。建成了标准化四知学校,成功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面升级,新县医院基本建成,镇村标准化卫生院所、文化广场、农村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实现全覆盖。建成各类保障房4633套,分配入住2381户,改造农村危漏房1980户。移民搬迁累计安置580户2120人。改造县乡公路71公里。渭河综合治理(潼关段)工程全面完工。252条背街小巷实现全面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建成潼关县养老服务中心和23个镇村养老机构。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村干部工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国潼关肉夹馍小吃连锁加盟店达到160多家,带动就业3300余人。建成“三网合一”、公安综合信息作战等平台,初步实现县城、集镇、农村、社区和所有国省县道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社会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从“十一五”末的全省后十位跃居到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夯实“一岗双责”,不断强化专项监察和责任审计,使政府工作深入群众之中、置于阳光之下,树立了政府良好的形象。
  统计、质监、工商、税务、物价、人防、应急、消防、气象、档案、工会、共青团、人民武装、老干部和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干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好事,提升了潼关对外形象,赢得了全县上下的赞誉和认可,为“十二五”的圆满收官和“十三五”的成功开启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黄金十强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全县整体工作满意度调查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动摇。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思想解放、敢于打破常规,才能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科学的难题,形成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新优势,打开潼关追赶超越的上升路径和空间。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城乡统筹不动摇。潼关经济的支柱在黄金、潜力在旅游,只有坚持黄金产业内部转型,旅游文化、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有效跟进,才能夯实富民强县的基础,走出一条潼关特色发展的路子。必须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不动摇。项目是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只有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跑、争、融、招”,才能实现潼关经济的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不动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点赞,形成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向、同力的生动局面。必须坚持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不动摇。环境就是生命、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只有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治理弥补缺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迎来潼关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干部、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潼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潼关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区域竞争力不强,实现转型发展、富民强县的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基础薄弱,镇村发展缺乏产业支撑,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持续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财源建设压力增大,可用财力相对较少,刚性支出逐年提高,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少数单位和个别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抓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转型、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纵观今后五年的发展形势,我们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更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我县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城乡统筹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刚刚召开的县委全委会确定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紧扣潼关实际,符合“五个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必将引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建成小康。特别是当前,全县上下安定团结、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我们全面开启“十三五”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推动改革创新,坚持实干进取,就一定能实现潼关经济社会发展追赶超越。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经济转型、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壮大黄金经济,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全面加快城乡统筹,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美丽潼关。全力争创“全国文化旅游名县、全国黄金经济强县和国家文明城市”,确保在2020年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0元和16000元,年均增长10%和11%,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缩小到2.9:1。
  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五年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潼关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潼关关隘、黄河、黄金等文化,强力推进“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挖掘开发善车口、中军帐、金线吊葫芦等潼关遗存文化资源,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实现潼关全域旅游格局。积极完善旅游配套,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强化旅游品牌营销。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所有重点景区建设,努力将潼关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将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潼关的支柱产业,初步实现全国文化旅游名县发展目标。 
  (二)发展壮大黄金经济。坚持黄金主导产业不动摇。加快黄金产业内部转型升级,完成黄金资源整合。加快中深部整装开发,推进6000吨选厂、黄金珠宝交易中心、贫矿尾矿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成立潼关金银饰品贸易公司,开辟黄金网络营销,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精炼基地和金银饰品贸易基地。积极推进黄金加工产品向工业领域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黄金工业实现产值90亿元,全面形成“整装勘探、规模采选、精炼加工、全域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初步跻身全国黄金经济强县。积极发展非黄金工业。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完善基础配套,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工业,推进光伏能源等产业,建设微小企业示范园,打造潼关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大力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突出软籽石榴、油用牡丹、花椒、核桃、药材等林果业,推进生猪、种鸭等养殖业,力争5年内软籽石榴面积达到5万亩,油用牡丹达到3万亩。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软籽石榴、油用牡丹、潼关酱笋、核桃等产业,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个以上,新增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以上,新创中、省知名品牌5个以上。充分推广网络电商、连锁经营等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规模发展。全面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20多个,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土地、灌溉等问题。202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
  (四)全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一城两带”布局,立足“做精、做细、做美”,强化“科学、规范、有效”管理,打造“精美县城”和“美丽乡村”。完善“五纵九横”路网框架,规划提升老城区,逐步改造棚户区,加快建设北新区,实现学校、医院、酒店、市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科学配置。实施县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优化城区供电、供热、供水、供气,提升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层次。注重城市文化挖掘保护,强化市民教育,打造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全面推进“双美”创建,逐年实施新型社区、中心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统筹推进其他镇建设,全力打造沿黄渭河旅游商贸聚集带和沿寺底河工业聚集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皖ICP备14012504号-4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皖ICP备14012504号-4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