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青海省)2017年海北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海北州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19-07-15 08:59:16
摘要: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67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州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41.4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9亿元,同口径增长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5亿元,同比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8元,同比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5元,同比增长9.1%。...
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的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大力提升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矢志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全方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北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其中一产增速5%、二产增速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三产增速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州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次),西海镇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节能减排、物价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省规定范围以内。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落实总体要求,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既要夯实稳增长这个基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调结构赢得时间空间,又要抓住调结构这个根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稳增长创造条件。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进取,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走在三个前列”、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海北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处理好扩需求与促转型的关系。既要通过扩大需求为转型发展提供支撑,又要加快转型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使供给结构更加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去降补”重点任务,着力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和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成效。三是处理好抓改革与防风险的关系。既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防范风险积聚、化解风险隐患,又要防止因决策不慎、方法不当、工作不实,埋下新的隐患。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四是处理好谋发展与惠民生的关系。把谋发展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把惠民生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落脚点。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扭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始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惠及人民。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围绕富裕海北建设,优化结构、强化支撑,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一要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扩大草牧业试验推广力度,加快建设绿色有机牛羊肉生产基地,打造农区肉牛、肉羊良种繁育基地、蔬菜生产基地、饲草料生产基地,着力调整农区粮、经、草三元结构,实现农牧区草畜联动发展,有效增加绿色、有机、安全、高品质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推动农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产业链和价值链。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农牧区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政府支持保护有力的农牧业发展制度。二要全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全资源整合、全域化打造、全空间覆盖、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理念,促进多规融合,注重公共服务系统配套,加快推进旅游要素配置全域化。加快金银滩–原子城、祁连山风光两个国家5A级景区和刚察高原海滨藏城国家4A级景区创建步伐,深入挖掘红色、绿色、特色文化,打造“西部红都”,建设海晏全省高原康复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康复、中藏医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快构建工业发展新构局。结合全省“八大绿色产业技术体系”构建,加快工业“五转”,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发展饮用水、特色食品、生物医药、保健品、旅游产品、生物有机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消费品工业。争取省上“百项改造提升工程”、“百项创新攻坚工程”支持,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升级。重点抓好青海华特改性沥青及仓储、默勒二矿60万吨矿井、门源清真食品加工、青海环友蛋白肥、夏格尔藏医药基地中心、海晏PVC管材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持续推进刚察神华20MW风电、白果科技“西部热谷”太空能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推动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工业体系。四要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服务业。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州创建为引领,建立完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建立海北电子商务营销网络。积极抓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养老、家政、通讯等服务业发展,强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强化经济支撑能力。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顺应市场规律,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强化有效投资。立足海北优势,主动跟进国家关于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重大项目和政策支持,调整优化项目库,用好用活专项建设基金、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提高政府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抓好促进民间投资“1+3+5”政策措施落实,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能力建设,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拓宽投融资渠道,进一步用投资软环境的提升弥补发展硬条件的不足。对已争取到的项目加快推进落实,积极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集聚发展效应。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招商引资和选商择资上台阶,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强化财政支撑作用。抓好税制转换后的税费征管,推进零基预算编制改革,从严从紧控制项目设置和资金安排,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推广运用PPP模式。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盘活并统筹整合各领域存量资金,调整固化僵化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完善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组建州国有独资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州创建,深化“双基联动”、“两权”抵押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三网融合”,充分应用青海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基础平台,推进“互联网+”和科技项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强化牦牛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扩大肉羊杂交等试验成果转化运用。建设“高原之家”现代科技示范园和门源县科技展览馆。扎实推进商标专用权保护,提升社会自主创新积极性。充分发挥开放带动效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作用,探索对口支援协作新模式,深化与山东省、援青央企间的产业合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补链,引领促进本土企业向高端延伸。228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承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建设进度,严把质量关口,进一步补齐我州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眼畅通“一带一路”重要通道,力促祁连机场竣工,开工建设门源高铁站改扩建工程,协调海北通用机场及航空旅游基础设施尽快立项。着眼构建“一圈、九环、十通道和全域景区化”道路交通网络,消灭区域内“断头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示范试点所有项目交付使用。规划建设门源花海和浩门河自行车专道,推进环青海湖专用自行车道立项建设。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纳子峡灌区前期工作,推进浩门水库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重点乡镇集中供热系统建设、海晏县热电联产项目和浩门镇、八宝镇供热管网扩建工程。全州主要城镇实施供水管网及水处理工程,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加快门源新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推进海晏新城电网建设,实施80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小城镇和中心村“村村通”动力电。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强城镇道路、地下管线、供排水、停车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园林、水体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抗震加固,塑造精品城镇。推进海晏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加快海晏撤县建市前期。继续支持门源追赶式发展,抓好门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稳妥推进门源规划、建设、管理向城市体制转变。推动基础设施向农牧区延伸,加快农牧民新村和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建成1个省级以上特色小镇、16个高原美丽乡村。加强进城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开发,以“产城一体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有序发展。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