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网提示:你现在浏览的网站是镜像网站

请访问原网站:www.ahmhxc.com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青海省)2016年湟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来源:湟源县政府网 作者:知县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18-07-03 07:57:25
摘要:“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39倍,年均增长10.1%, 人均GDP达16990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比重为19.8:43.8:36.4,经济活力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1.56亿元, 年均增长16.8%,是“十一五”末的2.17倍。组织实施大华水库、中医院医技楼、设施农业等全社会项目689项,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6.77亿元,由2010年的14.7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25亿元,年均增长27.7%,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健全和...

  ——2016年3月9日在湟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县 长 史 超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各位代表: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十二五”圆满收官,湟源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十二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湟源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三县建设”目标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行县的定位,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付出艰辛努力,破解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谱写了湟源发展史上新的辉煌篇章!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一是优化结构、增强后劲,综合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39倍,年均增长10.1%, 人均GDP达16990元,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比重为19.8:43.8:36.4,经济活力和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1.56亿元, 年均增长16.8%,是“十一五”末的2.17倍。组织实施大华水库、中医院医技楼、设施农业等全社会项目689项,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6.77亿元,由2010年的14.7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25亿元,年均增长27.7%,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健全和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引进并实施招商项目190项,累计到位资金81.35亿元,有力支撑了投资增长。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二是重视三农、提升效益,农业农村工作成效突出。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农业投入,农村发展活力显著提高。饲草、蔬菜、油料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20.54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28.7万亩,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88%。各类种养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建成蔬菜基地4.7万亩(次)、青蒜苗和包心菜等特色产业村12个、蔬菜温室1159栋、畜棚2.2万栋、规模养殖场85个。土地流转面积由2010年的5.5 万亩扩大到15万亩,增长2.7倍。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9个乡镇59个贫困村先后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等项目。整合资金9.42亿元,实施“百企联百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高原美丽乡村”和“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投入1.93亿元,完成通乡油路、县乡道改造、村道硬化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3项,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565.7公里。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46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年均增长16%。农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0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78亿元,年均增长9.7%。解决了1.9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三是优化布局、聚集产业,工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0.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39倍,年均增长9%;完成工业增加值7.96亿元,年均增长12.92%,占GDP比重的33.4%。大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喜玛拉雅、海汇等31家企业入驻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五年来,实施锂电子负极材料、矿热炉配套节能技术改造等工业项目151项,完成投资36.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22%。落实企业扶持政策,培育青海众和肉食品等规上企业7家,累计达14家;新增小微企业301家,中小微企业达573家。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和技改资金,加强骨干企业以节能降耗为主的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力度,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的目标。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四是挖掘资源、打造品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完成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23倍,年均增长17.4%。积极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水利巷农贸市场、融汇广场、顺合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建成年产2万吨牛羊定点屠宰线,新增商贸流通企业60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农家店238个,城乡消费市场日趋繁荣。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丹噶尔古城二期、日月山二期等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强化宣传营销,成功举办“西王母敬拜大典”、“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大型文化创意活动。五年来,全县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7.45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45倍和2.98倍,年均分别增长13.8%、26.7%。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0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68亿元,年均增长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61%,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五是改善环境、倡导绿色,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及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建成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53个,省级绿色社区5个,“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3.6%,比“十一五”末提高4.58个百分点。投资7.5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3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治理河道57.12公里,解决了3.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先行区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试点项目,110个村2.3万户9.51万人受益。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成318.8蒸吨燃煤锅炉“煤改气”治理,实现县城主城区“煤改气”全覆盖,全县空气优良率达86.6%,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市最优。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六是彰显特色、提升品位,城市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22亿元,完成315国道县城段景观改造、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大华西路等27项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实施“微城建”、“微绿化”和综合整治项目,南大街铁路道口、西小路环境整治等工程相继完成,县城重要区域绿化5万平方米,对95%的老旧住宅和既有建筑实施了节能、外观改造,县城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建设有力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3976套、公(廉)租房2561套。稳妥推进光华片区、涌兴片区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面积达91万平方米,拉动投资17.2亿元。2015年末,城镇化率达4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T2f县情资料网---有深度、有态度、接地气的县域县情站点

  七是关注民生、普惠城乡,社会各项事业均衡推进。五年来,投资2.64亿元,在18所学校实施校安工程和校舍改造项目,完成25所幼儿园建设和12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施湖北随州异地办学项目,实现“校车”全县基本覆盖。加快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疾控中心实验室、城关卫生院业务用房等项目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城乡群众让利3386.72万元,城乡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9.8%。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推行城关中心敬老院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模式;积极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为3.3万名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74亿元,为1.26万户特困户发放物价补贴148万元,为1030户发放临时救助490万元。新增就业和再就业6778人,农村劳务输出达2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4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公共体育场等项目投入运行,全县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发表评论

县域县情站点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

邮箱:
陕ICP备2022009214号-1

县情资料网:思想、态度、嗅觉陕ICP备2022009214号-1 邮箱: